为什么要合作?希腊的船业大亨欧纳西斯说过,要想成功,你需要朋友;要想非常成功,你需要的是比你更强大的对手!就连大自然的物种与物种之间,互相都在展开合作。植物制造了有机物和氧气;微生物分解动物尸体和植物败叶,使各种矿质元素复归于土壤,植物才有了生长的肥力;昆虫为植物传播了花粉,其它动物则为植物传播了种子……
我们都知道合作的重要性,但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展开与对方的合作。前一段时间受邀为一家家具公司的经销售做《整合营销之道》培训课程时,学员问我最多的三个问题是:如何与人展开合作、与什么样的人合作、如何与竟争对手合作?
第一,什么样的合作思维有利于合作?
心态决定命运,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人建立合作关系。决定了合作成功的可能性。根据我的观察,看看三种人不同的思维模式的不同结果。
第一种思维模式:只要对合作对方有好处的事情我就不做。这种人虽然不算太多,但我在培训行业却屡屡碰见。不论自己的企业在同地区同行业排名第几,他都非常强势的认为,只要不与对手合作,不给竟争对手好处和发展的机会,自己即使什么都不做,也可以长期存在下去。他们把每个人都当做竟争对手和敌人。
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不仅很难找到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更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的创新和整合资源,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
第二种人的思维模式:对我有好处的事情我就做。这种思维模式比之第一种,稍有进步。因为他们是守株待兔的方式,在等合作的机会。当一个合作摆在他们面前,他们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自己。而且偏向于看得见的短期利益。
第三种人的思维模式: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我才去合作,这是双赢的模式。双赢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比较主动。他们不断的在寻找合作机会,但是如果想要对方与自己合作,首先要想的是我能给对方带来什么。当你能满足对方的需求时,对方才会考虑与你合作的可能。这种模式是最容易双方共同达成的方式。
第二,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需要合作意识。
刘邦在巩固政权和走向统一的道路上,除了极尽“能忍”和“用诈”之能事外,他的知人善任更是夺得天下的成功法宝。刘邦夺得天下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问众臣:各位爱卿,可知我是如何得天下的?其中王陵等说:“陛下对将士赏罚分明,祸福与共;项羽妒贤嫉能,有功不赏,得地不封,所以将士离心,终失天下。”
刘邦却说:“你们知其一不是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充实国家,安抚百姓,宽筹粮饷,我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三者皆人中豪杰,我能用之,所以我取得天下。项羽仅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失败。”由此可见,刘邦在南征北战、统一天下得过程中,是计与谋并用的,确有其文滔武略、恢宏大气、调度有方的帝王气派。
第三,如何与竟争对手合作
竟争与合作是互相转化的,合作的前提一加一大于二。
看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战国时期的七国纷争,最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三国时期,面对强大的曹操的进攻,孙权与刘备联合,共抗曹操。至近代中国,军阀割据,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共同北伐。北伐后期,国共两党由合作变为竞争。西安事变以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以后,又转入全面内战的竟争转入。因此讲,合作和竞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四,与谁合作?
不妨借鉴曾国藩的交友智慧。曾国藩在论“交友”时说,要“八交九不交”:所谓“八交”是指: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所谓“九不交”则指: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好占便宜者;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
风青杨认为生意场上的合作,“志同道合”最为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