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两会期间,伴随5G的热度,IoT即物联网也成为代表及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这是“互联网+”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出现,IoT发展也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
中国从2009年开始培育IoT产业,2013年进入导入期,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左右,2016年直至当下,IoT正处飞速成长期。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智研咨询预测报告,2018年中国IoT行业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到2022年将接近7.2万亿元,物联网将对各行业产生间接价值,产业规模到2025年将占到国内经济总产值的11%。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孟丹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表示,从IoT的发展来看,全世界都在起步、探索阶段,并非“欧美等地区已经很成熟,我们在追赶”的状态,中国在这个领域有很多机遇。
市场等待爆发
IoT是一种全新的连接方式,也是5G的主要舞台。
5G应用推动产生大量的IoT设备,搜集的数据量更大,且来自方方面面,对于整个物理世界和人类生活数字化的刻画会更准确。同时,5G结合云端和AI技术,将推动人类进入一个万物有感知的智能社会,加速IoT的全行业普及。
2月24日,3年没亮相的微软出现在巴塞罗那MWC大会,发布了混合现实设备HoloLens 2。相比上一代HoloLens,二代产品在显示、交互等方面做了大幅提升,人机互动场景更加丰富,令产品成功以智能端的角色与云端Azure形成了协同关系。
HoloLens 2惊艳世界,也成为微软IoT布局的重要一步。
技术革新对IoT的推动涉及各个方面。在打造虚拟现实时,5G的应用能够大大减少时延,提升使用者的体验,减轻目前VR使用者普遍反映的眩晕感;远程医疗中,5G的出现能够加速数据、图像和语音的传输,实现语音和高清图像的实时互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综合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易建强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举例称,现在很多公司在做自动驾驶,需要通信技术和交通法规的支持,比如4G很难支撑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因为无法实时地反馈路况信息。
技术加持下,IoT应用场景在扩大,涉及制造、农业、医疗、安全等诸多行业。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关于布局5G应用、推动物联网创新发展的建议》中表示,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53.8亿,其中5G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39.3亿。
但5G并非万能药。雷军就曾在多个场合表示,5G将带来下一次技术变革,但目前尚未达到大规模应用水平,5G产业发展仍存在困难和挑战。
IoT的巨大市场潜力,已吸引众多巨头与独角兽加入分食,但前路深藏暗礁。
技术仍受制于人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有两面性,IoT带来便利的同时,巨大安全威胁不得不防。
2016年10月22日凌晨,美国域名服务器管理机构 Dynamic Network Service(Dyn)称,它不久前遭受了一次大规模的网络攻击,导致很多知名网站瘫痪,无法在美国访问。在声明中,Dyn直指大量攻击来自智能物联网设备,比如路由器、摄像头等,它们在不经意间已成为黑客的“帮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孟丹向《中国企业家》记者回忆称,2010年时,中科院做先导专项,他们预测未来会有上千亿的设备连接到网络,这些设备主要就是IoT设备。“只需要其中一部分设备,就能对网络发起很强的攻击。”
安全威胁之外,中国企业还面临一项最紧迫的挑战——技术竞争。
自2017年起,随着物联网与AI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开始落地融合,“AIoT”成为物联网新热词,不同于传统芯片的AI芯片,也成为IoT厂商的技术竞争点。
虽然华为等互联网公司公布了自研AI芯片,但是放眼全球,中国企业在芯片市场的话语权较弱,目前,更多的IoT厂商依赖于高通、英特尔等芯片厂商。
中国企业因技术受制于人,近年在芯片上频频遭遇美国“卡脖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综合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易建强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提到了2018年的中兴事件,直言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尚存差距,而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IoT发展的脚步,“我们要保持竞争危机感”。
IoT的核心之一是传感器,物联网产业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支撑。在一个工厂中,生产流程中涉及各种传感器,来测试压力、湿度、化学成分浓度等指标;日常生活中,检测交通流量、人流量,以及家庭摄像头、机器人等方面,也需要大量传感器。
“大众化的传感器,我们能做出来,但高精尖的传感器,目前只有欧美日能够做出来,我们需要购买。”易建强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说,因此国家要重视起来,要大气力长时间去投入这种高端产业,支持国内企业。“可以增加相关的研发经费,也可以去并购海外企业。”
IoT大潮将至,新一轮的行业洗牌正在到来。
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工业物联网的市场引擎。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and Markets的报告显示,全球工业物联网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3年达到914亿美元,2018~2023年的5年间,亚太地区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速最高。
“现在处于发展期,国内很多企业纷纷布局IoT,一旦进入成熟期,投资回报变少,企业就不会这样一窝蜂地投入这个领域了。”孟丹建议,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走得更远,需要在技术和产品上找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