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利用用人单位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有关求职者通过网络成功找到工作的报道,屡见不鲜。
新墨西哥州陶斯县的一名系统管理员想到旧金山找工作,于是他在一个星期一的晚上10点在旧金山的一个网站(Craigslist.org)上发布了自己的简历。星期三早上,他便收到了来自70多家用人单位的回复。
还有,一名营销专业人士按照一家网站的指导写了一份简历,然后将这份简历投向了她感兴趣的两个职务。72小时之内,两家公司都联系了她。她目前在其中一家公司供职。
不仅媒体对此类事情大肆报道,我的邮箱中也收到了不少这样的案例。我收到的一封电子邮件写道:“5月,我工作了5年的公司出人意料地辞掉了我。后来,我在教堂那里发现了一本您指导人们如何求职的书。读过之后,我备受鼓舞。被辞退的那天,我便将自己的求职托付给了主。是主保佑着我,并为我提供了一些找工作的方法。互联网是我赖以找工作的工具,我找工作几乎不通过任何其他渠道。通过互联网,我不断发送自己的简历,有25%的简历得到了回复,从而使我有机会进行电话面试或者面对面的面试。辞退我的是一家软件公司,而我现在要应聘的是一家在网上找到的出版公司。”
另外一封邮件写道:“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不可能在仅仅8周的时间里找到这份理想的工作。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公司,给了我很多不错的机会……”
因此,我们看到互联网的确能够将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在10年前那是难以想象的。有专家认为,招聘网站现在已达到了1000家,还有人说是5000家、10000家、40000家甚至是100000家。正是这些网站,使得招聘求职的速度加快了。
当然,互联网也并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许多尝试通过互联网找工作的人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研究发现,每100名利用互联网找工作的求职者中,仅有4名幸运儿最后找到了工作,而剩下的96人都失败了(他们仅仅利用互联网去搜索工作职位)。
例外:如果你要找的工作是技术类、IT行业、设计、金融或是医药行业,成功率会高一些(大约在10%)。而对于人才市场中的其余两万种岗位来讲,通过网络成功找到工作的概率仅有4%。
这些你在学校里学过吗?肯定没有!那么你完全有可能认为通过互联网找工作适合每一个人。如果你这样想,一旦无法从互联网上找到工作,你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心情日益苦闷。
7%
漫无目的地向用人单位发简历。据报道,这一求职方法的成功率为7%。也就是说,每100名漫无目的地向用人单位发简历的人中,最终会产生7名找到工作的幸运儿,而剩余的93名则以失败而告终。
实际上,对于互联网求职的成功率我还是有些高估了,因为一项调查表明,通过互联网投出的每1470份简历中仅有1份简历的投递者获得了工作。另一项调查表明,一个职位会引发1700份简历的投递。通过互联网投递简历,很可能就是石沉大海。据报道,互联网上一共存放着大约4000万份简历。没有人会去统计一下到底其中有多少份简历让求职者最终成功获得了工作机会。
7%
通过专业期刊的招聘广告求职。这一方法同前一个求职方法一样,其成功率也为7%。即每100名通过专业期刊的招聘广告求职的人中,会有7人最终找到工作,而剩余的93人则以失败而告终。
5%~24%
通过当地报纸求职。通过这一方式求职的成功率在5%~24%。也就是说,每100名通过当地报纸求职的人中,会有5~24人最终找到工作,而剩余的76~95人则与工作无缘。
(之所以出现5%~24%的波动,原因是职位的薪水高低不同。对工作岗位的薪水要求越高,成功求职的概率便越低。)
5%~28%
通过劳务中介或者猎头公司求职。通过这一方式求职的成功率在5%~28%,成功概率同样取决于对薪水的要求。每100名通过劳务中介或者猎头公司求职的人中,有5~28人最终幸运地找到工作,而剩余的72~95人则失败了。
(波动的原因同上。有趣的是,近年来,女性通过这一方式求职的成功比例越来越高了。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27.8%的女性求职者通过劳务中介在两个月之内找到了工作。)
除了上述几种方式,我们还注意到,至少还有4种效率低下的求职方式,它们是:
通过劳务市场求职,这种方式的成功率仅有8%。
(美国工人中仅有12.1%的人加入了工会,但有报道称,去工会的劳务大厅求职的人中有22%的人找到了工作。然而,关于他们花了多长时间找到工作以及他们上岗后工作多久,报道都没有提及。有时候,他们仅会找到一份工作几天的活儿。)
参加公务员考试,这种方式的成功率为12%。
咨询自己以前的老师或教授,这种方式的成功率也为12%。
咨询州政府或联邦政府服务部门,这种方式的成功率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