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贸易摩擦、经济下行、大量企业被曝倒闭或裁员 ......
资本寒冬下,没有什么比活下来更重要,断臂求生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当下如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平稳过冬,是很多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
中央文件曾经指出,开展降低企业成本工作,对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件要求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和要素成本上协同发力,切实解决涉企收费高、企业税负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这些政策措施落实效果如何?企业经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这些问题,既是中央关心的问题,也是企业家的关切所在。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家》以“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为宗旨,记录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们的探索与实践,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摇旗呐喊,与此同时,也记录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其中,“两会调查”就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中国企业家智库的一个长期项目,我们先后策划了包括2012年“呼唤大规模减税”、 2013年“政商关系”、2014年“企业家期待什么样的城镇化”、2015年“创新创业”、2016年“企业家看供给侧改革”、2017年“实体经济如何破局?”、2018年“企业家眼中的新时代”等调研议题,并获得了各类企业的众多反馈、支持和肯定。《中国企业家》“两会调查”已成为中国企业家群体改善营商环境、影响高层决策的一个重要平台。
两会调查:企业家群体的“扩音器”
2012年,《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百名企业家两会调查”提出了“大规模减税”的政策建议,并通过企业家中的代表、委员以议案、提案形式提交两会,引起了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减税”也成为2012年经济改革最主流的声音。
2013年,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中国企业家》杂志提出了“关于减少政府干预、强化市场竞争”的建议,并具体形成了四大政策建议,并得到了TCL董事长李东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财政部财政经济研究所所长贾康等数十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的响应,李东生、马蔚华、刘永好等企业家代表委员联名向两会提交这份建议。
2016年,“供给侧改革”成为热门话题,《中国企业家》杂志就“企业家看供给侧改革”的主题立刻展开了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企业家对供给侧改革的最新看法,并以报告形式做了全方位的分析报道,两会沙龙上企业家代表们再次围绕着“供给侧改革”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同时讨论内容以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传播,话题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017年,实体经济遭遇一系列困难,“脱实向虚”趋势明显。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家》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实体经济如何破局”,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看到了造成实体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成本、重税负、创新弱,并提出了“实业新物种”的概念,两会沙龙上我们请来了宗庆后、李彦宏、马蔚华等传统实体经济、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企业代表,分别就各自所在的领域和角度发表了对“实体经济如何破局”的看法,现场讨论热烈、话题性十足。
自2012年以来,“两会调查”项目不仅成为《中国企业家》杂志了解企业家群体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企业家群体集中反映问题的重要平台,此外,它也是企业家群体的“扩音器”,将企业家的心声传递给中央政府,传递给广大受众,以共同推动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助力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两会沙龙:企业家群体的“交流圈”
1999年,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创设,由最开始的闭门活动到对媒体开放,两会沙龙已经走过了近20个年头,它也早已成为中国商界、政界、学界精英在两会期间充分互动,展望经济大势、交流企业战略、分享管理心得的平台。
企业家其实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一些想法、思考、实践,以及他们在两会中间提出的建议和提案都会对推动中国的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创办两会沙龙的初衷和目的就是希望在“两会”期间,让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中间的企业家的声音聚集起来,让他们的声音更响亮一点。
往届两会沙龙上企业家代表精彩发言
▽ 2013“企业家需要什么样的政府”
马蔚华: 减少行政审批制度可以让市场更多发挥作用,可以给企业创造非常自由的空间,这是中国企业都非常喜欢的。
郭广昌: 首先是理清规则,政府这种自由度太大,想做的事情就做的很快,不想做的事情就往后推移。其次要尊重规则。
雷军: 我们需要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的政府,不该管的不要管,该管的一定要管好。
▽ 2014“找到变革时代的风口”
董明珠: 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实体经济,没有制造业,就不可能谈它是一个强盛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认为制造业一定要静下心来,要脚踏实地研究,包括你的发展战略、定位、技术等。
李彦宏: 随便你哪个产业拿过来,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来重新审视一遍,就会发现可做的东西还是非常多的。我觉得,每一个产业都是风口。
▽ 2016“历史关口下的企业抉择”
李东生: 中国要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项活动持续发展,得到效果,要需要对教育制度做一些改革,没有一批能够创业的人,没有一批培养更有创新精神的人,这个活动难以为继。
南存辉: 对企业而言,在供给侧改革中,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提高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培育新动能,更好发挥供给侧改革这个“衣领子”“牛鼻子”在创造需求、引领消费上的巨大潜能和作用!
▽ 2017“实体经济如何破局”
宗庆后: 对于技术不能盲目追随,也不要极端化,互联网是一个双刃剑,搞得好的话,会促进实体经济的进步。但搞的不好,会冲击实体经济。
▽ 2018“新时代的历史性机遇”
王小川: 未来人工智能跟我们会产生一种大的融合,今天这个时代,手机已经是一个身体的器官。
尹同跃: 我们还是要把传统的产业做到位,在这个基础上抓住趋势,抓住存量再做增量,这样整个结果就很丰满。
2019年,《中国企业家》希望在全国两会这样一个重要舆论场,发出企业家群体的声音。我们以“成本到底该怎样降?”为调研主题,诚挚邀请您参与问卷调查,说出您的想法。
届时,我们也将举办2019“两会沙龙”,本次调查结果会在沙龙上经企业家代表委员们进一步讨论,并通过企业家代表、委员的参政议政渠道形成提案、议案,供决策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