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进步了,大众对于年轻人的评价和态度也就宽容了很多。20年前,大学生毕了业还在家待业“学习”,肯定是一件特别让人羞愧的事。如今却并非如此,这给在客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暂时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年轻人们减轻了心理负担,但是有很多年轻人误把这种宽容当做默许,在内心里也真的对自己宽容起来。毕业之后,久久找不到工作也不着急,或者找个“考研”的借口得过且过一年,或者干脆在家“啃老”,再或者找一个能发一点工资的小单位勉强过日子。说到底,在内心深处,对于自己身上有某些不适合工作或者无法很好融入社会的因素视而不见,对于没有好工作、没有前途这件事不是不想改变,而是懒于想办法,索性逃避。这样的人,不仅事业的发展要大受影响,连人际关系都会慢慢萎缩。
京京是一所普通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的学生,大四那年,虽然学校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她的很多同学通过积极努力,也找到了比较好的工作,至少也有了一个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的平台。而她由于性格内向,大学生活较为封闭,在招聘会上接连三次受挫,就糊里糊涂地放弃了。那一年的六月末,她拿到毕业证,却没有找到愿意接收自己的单位。回家待业了两个月,终于通过父亲的关系来到一家图片社工作,但这份工作薪水低,连自己都养不活,且没有发展前途,没过多久,她就辞了职。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她考过两次公务员,但都没能成功,在一家小公司供职过,但后来受不了其他职员的小团队作风,就不声不响地走了。这时,离开大学校园已有四年的时间,她和以前的同学们联系都不多,偶尔一次见到了从前的室友,聊起了以前的同学,很多女同学都已经做了妈妈,有的出国归来,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有的在传媒业有了不错的发展。
而她毕业后的四年,没有再认识什么新朋友,几份短暂的工作也没带来友谊和社会关系。她的生活圈子越来越窄,和以前的同学们可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少。不仅如此,她快30岁了,还没找到合适的男朋友,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她没有事情做的缘故。
就像那句名言一样“幸福不会光顾精神萎靡的人”,友谊也不会来到不思进取的人面前。走出校门,每一个人就应该建立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总是试图逃避,总是像鸵鸟的头一样扎在沙地里,不仅永远成熟不起来,身边的人也会渐渐离你远去。因为别人有了自己的事业,他们的很多人际关系都要围绕着自己的事业或者自己在做的事建立起来,而你的“无业”身份,让你在大多数朋友的通讯录里被挤到了最容易被遗忘的角落。
同时,没有事做的生活会让你的心灵空虚起来,没有工作的人往往比有工作的人还要累,因为他们精神疲惫,想摆脱现状又缺乏行动力。这样的精神状态会“吓跑”你身边的朋友们,一次两次,他们可能会安慰你、鼓励你,但如果长此以往,你还无法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变,就会很自然地被冷落,因为所有人都希望朋友会给自己带来正向影响。
当然,“工作”不是问题的关键,很多没有工作的人,可能在积极地做“事”,在筹划着创业,而有工作的人,也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的人,这样的人在单位里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加班加点的事能躲就躲,任何活动都不积极,过一天算一天,最高兴的一天就是月底发工资。貌似做到了“不思过去,不思未来”,可实际上呢,最容易被日子给混了。相反,无论是以事业成功的角度,还是积累人脉的角度,那些真正做事的人都会备受器重。真正做事的人就是那些用心工作、有目标、能够为他人提供价值和意义且一般都有自己较为完整的人生规划的人。这种人中也有目标不远大者,但最起码他们会把分内的事负责任地做好了。
这样的人,让人们感到踏实、放心,同时如果他有自己的职业规划,那么无论今后的人生能否按照他的计划行进,一般来讲,他的人脉网专而不杂,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利用率特别高,收益率也特别高。
有人觉得有时人需要暂时的冷静和思考,然而好的职业规划从来都不是无事可做,在家里“赋闲”的时候想出来的,而是在边做事边思考的过程中慢慢感悟和思考出来的。毕业之后,出来做事是一件不容商量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将人生的很多事情看得更清楚,也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结交更多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