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电商数据大起大落,多到万亿,少到分毛,可谓纷乱如云,步步惊心。
网上自由市场的充分交易让少数企业越发凸显了垄断和巨头性质,大企业漂亮数字背后却也掩藏了不少悲惨、壮烈的真相。
数千团购网站的倒闭、大电商血淋淋的价格拼杀、传统企业视电商如救命绳一般疯狂争相上位,任何一个电商企业活在当下,却遭受四面楚歌。
2012年电商行业一些重要的数据,提前透露了一场大商业变革的到来。
长期跌破1美元,股价成了菜价,买1手股票就像买了100斤大白菜。
头顶中国“首家上市电商”光环的麦考林,黯然失色,电商好概念或成并购烂由头。即使触角遍布电商的资本狂人沈南鹏力挽狂澜也无法扭转乾坤。
2010年10月26日听到的“第一电商”、“纳斯达克”“股价大涨”这些关键词,两年后变为“或将退市”、“白菜价”、“垂死电商”的悲情标签。一年之内,麦考林经历了双渠道换帅,从上到下的执行体系出现紊乱,原本快速发展的实体店铺也被迫放缓。
好端端一个标杆企业,今年却被迫牵手韩国趣天,怎奈落了一个入赘他乡之“美名”。
四亿美元足可以充当别人的大粮库,但对京东暂时还只称得上救命炭火。
11月新一轮4亿美元融资后,估值72.5亿美金,相比于去年3月融资后的“巅峰100亿”已经缩水1/4。缘何如此?实际上投资界早已形成“共识”----投不起、也不再会投百货B2C。
太多的投资人开始有意回避京东这样的大平台。清科的王琳说起京东,只有淡马锡这样的政府背景基金能投。而今日资本徐新也早就感慨说:“在往早期缕。”
显然,投资“冷淡”背后则是自采自销模式的终结。既没利润又很难形成超大规模。自身问题的逐渐暴露,也让京东、易购、库巴等等B2C都像磕了药一样疯狂转联营。
上市八年净利增幅首次为负,电商乃“罪魁祸首”。
股市上“一本万利”形容巅峰时的苏宁毫不夸张。但从线上零售高歌猛进开始,苏宁实体节节溃败。张近东一个“亚马逊+沃尔玛”的梦,一个8年造3000亿易购的决心,让苏宁股价、利润纷纷下挫,Q1净利润9.51亿,同比降15.3%。
虽然“815”价格战期间,苏宁股价重挫,一度让张近东全资拥有的南京润东、弘毅投资缩水数十亿,但后者仍举债80亿超大资金输血苏宁。
这次发债融资一方面透露了苏宁现金流的不乐观,另一方面也传达了张近东破釜沉舟的决心。可想刘强东的“小兴奋”不知在张近东大动干戈之后又变成了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