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区各类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从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开始就没断线。2月19日,市区的五大人才市场集中举办了7场招聘会,1230多家入场招聘的企业一共提供了42800个就业岗位,却只吸引了14800名求职者,招工难似乎仍未缓解。
“粥多僧少”,企业揽才晒福利
2月20日,重庆江北智成人才市场举办了一个工业、电子、制造业、地产建筑物业、装饰行业专场招聘会。380家企业提供的1万余个就业岗位,吸引了近6000名求职者入场。为了尽快招到所需员工,有的企业现场修改录用条件,降低对求职者的要求;有的企业一再提高工资标准;还有的企业大晒福利。有一家企业在招聘海报上列出了员工可以享受到的8项福利,包括员工宿舍配空调、热水器,生产车间装吸尘设备,协调员工子女进城就近读书等。
“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曾经是横在许多求职者面前的一道槛。这道槛现在不见了。重庆永丰精锐气门有限公司的招聘广告上,还醒目地标注着“可招学徒”。公司招聘代表表示,春节后流失了一批员工,为了尽快补齐岗位缺口,不得不降低录用标准。重庆龙华电脑设计制造有限公司计划招聘30个包装工,对求职者没有任何学历和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招聘代表说,完全从学徒干起也没问题,只要求职者愿意来就行。
一家物业公司在去年底将保安的月工资由1700元涨到了2000元,在招聘会上又涨到了2200元,但却仍然少有人问津。负责招聘的李女士说,现在招保安特别难,因为年轻小伙子普遍认为这一行上班时间长,工资低还经常受气,更愿意从事能学到一技之长的工作。
老一代农民工重“钱景”,新生代农民工重“前景”
重庆市人社局劳务处的调查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工在就业观念和就业岗位选择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观念、待遇要求、岗位条件及发展前景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别。对不同年代农民工的采访表明,“60后”和“70后”农民工更看重收入和稳定,“80后”和“90后”农民工更看重生活质量和能不能真正融入城市。劳务处负责人认为,不同年代农民工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长环境使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更加敏感,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较高的追求,希望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在短时期内衣食无忧,求职时更看重发展前景和工作岗位的舒适性。
重庆市双福新区2月21日举办了春季招聘会,用人单位开出的最高月薪超过了1万元。重庆市人社局劳务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求职者普遍关心工资收入的高低,这也是他们决定是否返乡就业的主要依据。但相对于老一辈农民工普遍希望返乡就业而言,仍有较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到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寻找机会、增长见识。
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考验产业转型能力
截至2012年底,重庆市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总人数约为918万,其中30岁以下农民工约308.4万人。根据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土地承载能力测算,重庆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已基本实现应转尽转,正在逐步实现“充分就业”。
重庆市人社局劳务处负责人说,随着近年来重庆市内就业岗位增加,沿海和内地务工收入差距逐渐缩小,重庆籍农民工越来越倾向于本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区域已由原来的向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转移,逐步转变为向全国各地扩散并在一定程度上倾向本土就近就地就业。从2010年开始,重庆市内就业的农民工首次超过市外。此后,市内就业的农民工人数以年均近40万人的速度递增,不但保障了市内产业用工需求,也缓解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截至2012年底,重庆市内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507万人,市外就业农民工411万人。
各地的“农民工争夺战”,实际上多年前就已打响。春节前后,重庆各区县都在车站码头和城市路口悬挂标语,宣传“东西南北跑,不如返乡就业好”。相关部门还设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政策咨询点,给返乡农民工发放慰问信、农民工手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