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钉子是第一课
“公司的壮大还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有什么想法就要大胆地提出来,不要怕我不高兴,我希望看到你们充满朝气、满身叛逆的样子。”老板在新员工动员会上,对新入职的13名员工这样说道。而这些新员工也都一副志在必得、大干一场的气势。
过了一个星期,被安排到行政部门的孙心桐接到一项任务,为员工购买中秋节礼品。这下可难坏她了,买什么,买多少?她去请示部门经理。经理说,“你是年轻人,脑子灵、点子多,买点新奇的东西,老板的意思是,要和往年不同,除了月饼还可以考虑其他,预算嘛,可以比往年多出一些。”
孙心桐一听,暗自高兴,要说搞点花样,自己最在行。于是她请了半天假,去商场采购。海外水果、干果、鲜花、巧克力,好看又好吃,同事收到这些礼物一定比收到月饼欣喜。
结果第二天上班,经理脸色阴沉地把小孙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地一顿训斥:“你买的都是些什么,花了这么多钱?老板对你这次采购很有意见。”
小孙莫名其妙,“不是您说的要和往年不一样吗?预算可以多一些。”
“我是说可以多出一些,但没说超出这么多。”
孙心桐本想再辩解两句,可是被经理轰出了办公室。新员工哪里经历过这样的场面,百感交集,委屈地趴在桌上哭起来。
按说,孙心桐是完全按照上级的意思办事:和往年不同、预算可以超支。但仔细想来,我们发现,这两个条件都是模棱两可的,别说是新员工,就是老油条也很难把握这个度。遇上老板心情不爽,怎么做都是错的。
许多励志鸡汤告诉我们,只要能力在,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话听起来振奋人心,但实际工作中,还是那句老话讲得好: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一般来讲,领导比员工水平高,最起码领导掌握的信息更全面,判断得更准确。因为领导更容易接触到更高层,更了解更高层的意图,领导知道的员工不一定知道,员工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认为“这么做是正确的”,但领导并不一定 这么看。
领导交待的工作,一定要弄清楚原委,按时完成并且汇报总结。否则你会在他的心里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不靠谱。一个“不靠谱”需要用十个“靠谱”来扭转,两个“不靠谱”就很难转变印象,三个“不靠谱”你就没有机会了。
另外,你完成的工作应是“超预期”的。这里的超预期不是超支,而是花更少的钱,办更好的事儿。作为员工要有同理心,站在领导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领导的内心感受,这里的同理心就是员工的“情商”。
如果小孙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一再询问“是这样的吗”“我这样做可以吗”,再三确认后,再去行动也不迟。
受到夸奖时别得意
赞美被列为领导的艺术之首。作为领导,即便在个人情感上对某位员工有意见,也要客观地发现其长处,并加以赞赏,以达到正向激励的作用。
作为员工,一定要清楚,领导在赞美你时,并不是你在某一方面真的有那么优秀,而是因为你在这方面比其他方面要好一些,领导只能这样赞美你。在被赞美的同时,一定要自我反省,自己还有哪些上升的空间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在工作中,领导夸奖“你有潜力”,其实可能潜台词是在表达你现在没实力。小周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专员,工作压力很大,经常要写策划方案,几天前,公司接到一个大单子,动员全体员工都参与写策划案,积极竞标,并表示最后被客户选中的有重奖。作为新来的员工,小周自然是绞尽脑汁,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拿出了一个方案,交给部门主管过目,主管看过后,淡淡地笑了笑,夸奖起小周来:“还是很有潜力的孩子,好好干以后大有可为。”
听了这样的夸奖小周自然很兴奋,感觉倍受鼓舞,认为这次自己的方案颇有竞争力,于是又回到家反复修订,连续熬夜工作了几天。哪料想,过了几天,公司宣布结果,小周的方案连候选都没有入围,这让小周失落了好一阵子。
所谓的“有潜力”,一方面是对现在的状态还不满意,实力不够;另一方面,又希望员工不要因此丧失信心,而应该继续努力。员工要读懂领导的潜台词。此外,即便领导是在真心赞美你,也不要因此而洋洋自得。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个人物,明明很有本事,但他在年轻时却事业难成,经常碰壁,因为他的才能一旦受到国王尊重,就开始自鸣得意,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这个人就是陈轸,著名的纵横家。所幸,陈轸受到高人点拨,名家的代表人物惠子对他说:“一定要交结好君主的侍从。杨树横着栽能活,倒着栽也能活,折断了再栽还照样能活。但要是让十个人去栽,一个人来拔,就没有能活的杨树了。凭十人之众,栽种极易成活的杨树,却经不起一个人来拔,这中间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栽树困难,拔树容易。你虽然善于在君主面前树立自己,但企图赶走你的人很多,你会很危险。”
惠子以杨树作比喻,指出了陈轸不成功的最致命弱点。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群众基础不牢。陈轸只顾把注意力放在君王的身上,没有注重到王左右的人扇阴风递小话的能量。这就是陈轸看似本事大,但事情总做不成的重要原因。
从陈轸的角度讲,这叫虑事不周,小节没把握好。但其实这反映了陈轸做事经验不足,锻炼不够,做事不稳重,思维不全面,分辨不出成事的关键点有哪些。
在职场上,每个人都想工作妥帖,上级满意,上司的心思你还得猜。可上司的心思不好猜,尤其是有的上司,总是不把话说明白,委婉含蓄,这就让下属感到为难。遇到这样的领导,做下级的除了要仔细领会领导意见,用心体会上级的思维习惯外,有时还要用一些办法来揣摩领导的真实想法,以免工作起来让领导操心。
花心思猜心思
同样在春秋时期,与陈轸这个职场菜鸟相比,有个叫田婴的就是打探上司心思的高手。
田婴担任齐国国相时,齐威王的夫人去世,宫中有十个姬妾都被齐威王宠爱着,立谁为后宫之主,就成了齐国的大事。田婴作为一国之相,也有参与此事的职责,但这既是国事又是国王家事,田婴深知这项工作不好做。推荐对了,大功一件;错了,搞不好就得失业,甚至连小命都得赔进去。而对错只在齐威王心里,田婴又不了解后宫的具体情况,他怎么可能知道齐威王平时对谁好呢?
于是田婴苦思冥想之后计上心来。他赶在一次重大典礼前,倾家荡产,花重金命人打造了十个珠玉首饰,并把其中一个制作得特别精美,一起献给齐王,说专为夫人们典礼上用的。于是齐王把十个首饰分给了十个姬妾。到第二天典礼时,田婴就仔细观察谁佩戴那只最精美的首饰,就知道了在齐王心中,谁是未来后宫的主人。通过这样的手腕,田婴每每能事先揣摩出齐威王的心思,做到事事心知肚明,自然在齐威王面前风光得意。
言至此处,如果您认为猜透领导的心思,就是为了让下属投机取巧上司,那你就不是当领导的料。在领导的眼里,员工这些小心思,早就在眼里一清二楚。每个人的才能、性格还有思维模式都不相同,如何分辨其人其事的好与坏,对与错,确实是门学问。
领导的心思如果真的被下属猜中,也只能说,是领导故意而为之。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说,领导的心思全部体现在“谜语”中,被称为“上司谜语”。这首先与汉语言博大精深有关,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境、语调下,也许意义相差甚远甚至是截然相反;其次,这和企业类型也有关系,一般而言,包容、开放的企业文化以及宽松、和谐的团队氛围,会使得“打谜语”的概率小一些,相反,则“打谜语”就多一些;最后,还跟领导的性格有关,有些人喜欢有话直说,直来直往,不喜欢拐弯抹角,有的人则比较含蓄,给人留面子,讲话点到为止。那么如何能够猜中领导的“谜底”呢?
作为新员工,尽量懂得察言观色,比如领导的一番话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自然,还是显得很奇怪,如果一反常态,十有八九是在表达其他的意思。每个企业都有一些资深而热心的老同事,虚心向他们请教,一定不会错。
领导打谜语,大多只有两重意思,一是表达对员工工作的不满,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激励下属更加努力地工作。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反省自己的工作,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样就不必猜谜了。
而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把握好“谜语”的度。毕竟,不能让员工把时间全花费在猜领导心思上。法家代表韩非子在《韩非子·内储说上》中说:一听则愚智不分,责下则人臣不参。韩非子认为,身为领导者只要一一倾听意见,愚蠢和智慧就不会混乱而辨识不清,善于督促臣下,臣下的优劣就不会混杂而判断不明。
这样做的具体方法其实很简单,就两条:听人说话要分别听取,而且要一个一个地听,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考察下属要以实效为准。用实际的成效、真实的绩效来评判下属的优劣。我们常说自立自强,法家讲自恃之道,身为领导要设计好自己的管理制度,运用好管理手段,建立好组织结构。也就是法家讲的势法术管理模式,做到“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