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携程创始人、人口学家梁建章不止一次地公开表达过这个观点。
就在昨天(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17年(1723万)减少200万,更是比之前卫计委对2018年的最低预测(2082.4万)少了559.4万。
卫计委对各年出生人数的预测。
而这只是出生人口大幅萎缩的开始。人口,真的已经成为中国未来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吗?
虎嗅日前在北京专访了梁建章和他的合作者黄文政。对此,他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谈到这些数据,他们坦言:“虽然我们一直在警示中国面临低生育率危机,但现在看来情况比我们预料的还严重。我们之前的预计是2017年人口会达到峰值,但实际是从2016年就开始出现下降,而2017年的出生人口比我们的预计还少70多万。”
人口和生育问题,在他们看来,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下一个40年里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而且,放开生育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鼓励生育已经刻不容缓”。
取消征收社会抚养费、取消生育审批制度、扩大义务教育范畴、缩减中小学教育年限、修改收养法、设立育子节、取消对非婚生育的歧视政策......都是梁建章和黄文政提出过的一些具体建议。在这次的采访中,梁建章还表示,要想鼓励生育,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真金白银”,就是采用减税和现金补贴的方式——最起码要用GDP的2%~5%,也就是近四万亿人民币来鼓励生育。
数字虽有点耸人听闻,但梁建章十分笃定地对虎嗅说:“这个钱必须要出,而且从长远来看,这是最值得出的一笔钱。”
在他们看来,中国经济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对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存在许多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投资,但对经济环节中最核心的人力资本的投资严重不足。
“钱要用在刀刃上,通过减轻家庭负担来扶助生育和养育,将是未来回报最高的投资。”梁建章如此说。
梁建章认为,有关养育的减税是一个好的开端,但目前的力度还远远不够。现在中国城市养育成本非常高昂,每月补贴额度至少要到上千元才能对家庭起到现实的帮助,并对提升家庭再生育意愿起到积极作用。梁建章和黄文政还表示,要切实提升生育意愿,政策上目前能做的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可能是给所有0~6岁的孩子提供免费托儿所和幼儿服务。
对于如何建立起生育友好型社会,黄文政建议从全面核查并更新教科书中有关人口与生育的内容开始,并逐步树立以人为本,正面看待人口对社会的基础性意义,尊崇生命,善待生育的理念。黄文政表示自己曾组织团队审阅过目前的中小学教材,发现几乎所有科目中的有关内容都还在片面夸大人口的负面效应,宣扬限制生育的观点。
而关于教育制度改革,梁建章还提出过一个引发了争议的观点,就是“缩短学制”。谈到这点,他笑道:“缩短学制恐怕是针对提升生育意愿最有效的措施,一是可以缓解高考压力;二是有助于缓解越来越普遍的晚婚晚育现象。但这个改革力度就要非常大了。”
目前,在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的窗口期,关于放开生育甚至鼓励生育的呼吁已经成了主流的声音,那么,随着人口增速的减缓,在全面放开生育之后,会不会出现一些惩罚少生甚至不生的强迫性措施呢?
对此,黄文政和梁建章也表示,生育权是个人和家庭的基本权利,生或者不生、生多少和何时生都应该是公民个人的选择。政策上可以通过减负的方式来鼓励生育,但不能以惩罚少生或者不生的方式来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强制”生育。
梁建章、黄文政与虎嗅谈及的另一个重要的话题,是城市化这一世界性趋势。
数据显示,2008年,有超过50%的人生活在城市中,而到2050年,这个比例预计是70%。但世界范围内的大都市化将成为生育率的另一个“杀手”,因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面对着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巨大的职业压力,他们的生育意愿只会更低。
城市化尤其是大城市化,是经济技术发展的自然结果。人口的聚集能够提升生产和生活的效率,而技术的改变使得这种高效的聚集成为可能,这种规模的城市和城市群也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巨大引擎。但在100年前,人们一定很难想象地球上会出现上千万人口规模的城市。
但是,黄文政还表示,城市化的基本思路并不是主动扩大城市规模,而是顺应人们的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上来规划和建设公共资源。在人口和其他要素能充分自然流动的状态下,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更容易达到均衡和优化。
梁建章和黄文政曾经比较过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口和其一线城市的状态,他们发现,如果没有人为的限制,人口能够自由流动的话,中国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有可能会达到四五千万人口的规模。
在黄文政和梁建章看来,人口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聚集是中国十多亿人口规模优势的体现,但目前北京和上海的人口都可能远小于其经济均衡状态下的规模,这有可能让中国许多创新性发展的机遇消弭于无形。
总之,解决人口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
以下是虎嗅对梁建 章和黄文 政的专访内容:
“政策需要名正言顺地放开”
虎嗅: 现在已经到了全面放开生育的窗口期,正值两会就要召开了,二位认为这个议题会不会拿到桌面上讨论?有多大的可能性会被通过?
梁建章: 根据以往的惯例,重大的人口政策调整都是在党的全会(全体会议)中宣布。如果在两会之前没有宣布,预计两会期间可能会有一些全面放开生育的提案和建议出现,但政策正式宣布可能还是会在比如四中全会上。
实际上,计划生育机构已经在中央和省级被撤销,大部分地区对所谓计划外生育已经不再追究,但全面两孩政策在名义上依然存在,一些基层组织还是抱残守缺,所以在中央正式宣布全面放开生育之前,人们还是无法名正言顺地按意愿自主生育。
黄文政: 由于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整个计划生育体系非常庞大,除了官方之前的计划生育部门外,半官方的“计划生育协会”在计划生育的实施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个机构还在正常运作着,同样,曾在章程上以人口控制职责并在长期高估我国人口的官方人口预测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国人口学会”依然非常活跃。要消除之前计划生育系统的影响并非一日之功。
虎嗅: 两位一直在不停地呼吁全面放开生育,你们会有特殊的途径可以传达到决策层吗?
梁建章: 我们曾经起草和协助起草过一些内参,但整个政策的调整应该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舆论的形势比我们最初关注这个问题时要好得多。现在,呼吁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的声音已经逐渐成为主流了,持不同观点的也只是一小部分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紧迫性。
“未来的人口是从逐步萎缩进入到快速萎缩”
虎嗅: 前两天有报道说,最能生的山东省如今的生育意愿也很低,而之前,山东省生育的二孩数量是非常多的,这是为什么?
梁建章: 我们一直在警示中国陷入低生育危机,但现在看来我们之前还是太乐观了。在全面两孩实施之初,我们曾预计是2017年人口达到高峰,但实际上,2016年就出现了下降,2017年的出生人口比我们当时预计的还少70多万,比卫计委的预测少了300万,我们当时的预测是2018年开始萎缩,2018年以后开始急剧下降,但是去年则已经开始急速萎缩。
黄文政: 山东的传统观念还比较重,相对其他省份还比较愿意生,但是之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地非常严厉。所以在二孩放开以后,反弹得比较厉害,也因此,在反弹之后,下跌幅度也会比较大。但不管怎样,山东的生育意愿也是远远不足以阻止出生人口大幅下滑的。
虎嗅: 今后会继续下滑吗?
黄文政:这两年出生人口的小幅反弹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全面二孩所释放的堆积生育。随着堆积反弹的高峰过去以及育龄女性数量大幅减少,出生人口会继续下滑,但下滑幅度会有所减缓。我们预计2018年会比2017年少(如开头所述,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比2017年减少了200万),2019年减少幅度会在100万左右。
虎嗅: 假设今年全面放开生育,会不会改善下滑的趋势?
梁建章: 全面放开之后会略微缓解一些,但无法改变出生人口大幅下滑的趋势。在十年内,中国出生人口恐怕会跌到1000万以下。
黄文政: 导致中国出生人口在未来十年急剧下滑有三大因素——
一是堆积生育逐渐释放完毕。按中国现在的生育意愿,生一孩的家庭中大概只有一半会生二孩,所以正常情况下二孩的人数应该只有一孩的一半。但2017年的出生人口中,二孩有800多万,比一孩要多出22%。由此可以判断,2017年的800多万一孩中恐怕有四百万以上都是因为堆积生育导致的。 等到堆积生育释放完毕,生育率会减少约1/4。
二是育龄高峰期(22~30岁)的女性在十年里萎缩了约40%。这背后是出生人口从1990年的2700万降到1999年的1400万左右的背景——即使大力鼓励生育能成功提升生育率,每个女性平均生育数量的提升也无法弥补潜在母亲数量的大幅减少。
三是城市化和教育水平的提升。生育年龄的不断推迟,还有城市甚至乡村已经普遍把生育一个孩子当成默认选择,这有可能进一步降低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率。 城市是为人而存在的,而不是人被城市所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