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美好的形象,向别人推销自己。
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
这个大学生通过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这就是“首因效应”的充分运用。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充分利用“首因效应”的话,可以节省不少后续的精力。
1.注意外表形象
一般来说,“首因效应”首先体现在衣着穿戴方面,其次才是言谈举止。要知道,你的服装代表着你的形象,别人可以通过你的穿戴,推断你的文明程度、精神状态等,因此对于外在形象切不可等闲视之。当然,穿戴也不应当过分,要尽量大众化,不要与他人格格不入,否则,就容易使自己鹤立鸡群从而感觉难堪。
2.主动向对方打招呼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对于陌生人来说,你先开口向对方打招呼,就等于你将他置于一个较高的位置。以谦恭热情的态度去对待对方,一定能叩开交际的大门。如果你能用自信真诚的目光正视对方的眼睛,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3.找出与对方的“共同点”
人们都有“求同”心理,往往因同族或同伴意识而不知不觉地亲密联结在一起。如果你能找出与对方拥有的某种“共同点”,即使是初次见面,也会在无形中让他对你产生亲切感。一旦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双方就很容易推心置腹了。
4.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
对初次见面的人,如果你能用心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并充分利用,就能缩短双方的距离,加深对方对你的好感。例如,和中老年人谈健康长寿,和少妇谈孩子和减肥,和孩子谈米老鼠、唐老鸭等。即使是对自己不甚了解的人,也可以谈谈新闻、书籍等话题,这都能在短时间内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5.引导对方谈得意之事
任何人都有自觉得意的事情,但是,再得意、再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如果没有他人的询问,自己也不便主动提及。如果你能在适当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提起的话,对方一定会欣喜万分,并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适当地给人这种机会,他一定对你念念不忘。
6.适时地指出对方身上的微小变化
每个人都渴求拥有他人的关心,对于关心自己的人也容易产生好感。所以你要积极地表示出自己对他人的关心。只要一发现对方的服饰或常用物品有所变化,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变化,也应立即告诉他,保证没有人会因此不高兴。越是指出对方细微的、不容易被发现的变化,越能使对方高兴。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细心和关怀,他没有理由不记住你。
7.恰如其分地“附和”对方
“附和”是表示专心倾听对方说话的最简单的信号,体现了谈话双方的情感交流。如果你真正用心听他人谈话,你总会发现这些谈话中有自己不懂的、有趣的或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如果能够将自己听到的感想积极地表现出来,随声附和,比如在谈话中加入“真是这样吗?”“你说的是……?”“为什么?”之类的话,一定会使对方的谈话兴趣倍增,从而打开话匣子。
8.重视分手的方式
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记忆或印象具有“记忆的系列位置效果”,也就是说,人的记忆或印象会随着它的话语中出现的位置的不同而有深浅之分。一般来说,最有效果的是最初和最后的位置。所以,在事情进行的最初及中间阶段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或出现某些小问题,如果能在最后关头将良好印象深植于对方心中,就能挽回原来造成的损失。
西方一些国家的政府首脑、议员在处理民众的陈情案时往往采用这种技巧:接受陈情案时,并不送对方到门口;否决时,必定恭恭敬敬地送到大门口,一一握手道别,让那些没有达到目的的人怀着感激对方已尽力的心情回去。
在日常交际中,也要注意分手时的语言和动作。如果你在热情招待朋友之后,客人刚走出去就把大门“砰”地关起,你前面对他的款待也将前功尽弃。此外,与人会谈结束时,如能将自己的感激之情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一定会给对方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定要重视“第一印象”,并好好利用“首因效应”。无论是第一次与朋友见面,还是第一次相亲,或是第一次求职,都要尽量给别人留个好印象,这对于你以后更深入地人际交往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人际学堂:
1.“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高度重视并利用,可起事半功倍之效。
2.得体的服饰打扮可以让别人给你的第一印象加分。
3.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了解别人的兴趣、附和别人的谈话等都是充分发挥“首因效应”的妙法。
让每个人喜欢你,得先使自己让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