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月29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报道,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工商总局的高调口水战引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阿里是否作出了足够的努力来打击其网站上的假货,或者他们是否只是试图平息客户和品牌商的抱怨声?
在中国工商总局周三公开指责阿里没有采取足够措施来打击其网站上销售的假货后,一些打假领域的公司顾问根据他们的观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NetNames是一家为品牌追踪假货的公司,该公司产品总监希德·辛普森(Haydn Simpson)表示:“近几年,NetNames没有看到阿里网站上的涉假产品有任何明显减少。”
另外一家假货追踪公司Brandstrike也表示,近期并未看到阿里网站在打假上有所进步。“除非阿里修改他们为卖家制定的政策,否则问题不大可能会减少。”Brandstrike CEO达米安·克罗克(Damian Croker)称。
阿里已经表示,对于其平台上出现的假货采取“零容忍”政策,每年投入逾1亿元(约合1610万美元)打假,特别是在淘宝网上。阿里已经组建了一支由逾2000人组成的特别队伍,专门打假,今年计划还将增加200人。
阿里发言人称,公司配合品牌权利人在去年处理600万条侵权商品链接,配合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近400人。
但是克罗克认为,阿里在打假上可以做得更多。比如,阿里自主报告系统要求必须人工输入涉假产品的信息,而其他电子商务网站则允许厂商通过一个由品牌保护公司自主软件生成的通知告诉他们假货信息,后者更为简单和快速。
克罗克认为,阿里处理假货的系统是在浪费时间,使其更加难以在自主平台上监控和报告涉假产品。
克罗克还表示,在第三方销售商获准大批量出售产品前,他们还得获得品牌的确认,证明他们销售的产品是正品。
“这样很快就会减少问题的数量。”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