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提到手机,苹果、三星是海外品牌的象征,而国产品牌能与其一较高下的,就只有“中华酷联”了(中兴、华为、酷派、联想)。
但是随着小米、vivo、OPPO等厂商的崛起,曾经的“中华酷联”里,只剩华为还在独自前行,其余三家则早已掉队。
曾经名列“中华酷联”之一的酷派,已经不复当年辉煌,在陷入持续亏损、被追债的窘境后,不得不开展自救。2018年1月初,在蒋超的带领下,酷派的战略方向调整为人工智能,并将运营总部和研发总部逐步“美国化”,致力发展海外市场,而中国则主要作为制造基地存在。据了解,如今酷派美国市场的营收已经占到了酷派的90%。
但就在酷派开拓美国市场的关键时刻,蒋超却突然被酷派“扫地出门”了,令人诧异的是,仅仅一周前,蒋超还在美国举办的CES 2019展会上为酷派积极发声。
记者注意到,蒋超于2002年就加入了酷派,当时他只有31岁,而如今,他已经48岁,年近半百。
蒋超被突然罢免1月13日晚间,酷派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2019年1月1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审议并通过(其中包括)以下决议:罢免蒋超于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所有职务,包括但不限于彼于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副主席、行政总裁及所有董事委员会角色职务。终止所有相关服务合约及雇佣合约。
来源:公司公告截图与此同时,酷派董事会重选梁兆基为执行董事,并以74.92%的赞成票通过。截至公告日,酷派的执行董事为梁兆基、林霆峰和梁锐。
记者注意到,在12月10日酷派发布的代表委任表中列示了多项普通决议案,其中有一项还是“重选蒋超为执行董事”。
来源:公司公告截图其实就在CES期间,蒋超仍在朋友圈为酷派的产品进行宣传。并且,他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相比较于美国的成熟市场,中国国内市场的价格竞争、顶层固化已经让诸如酷派及其他小型厂商难以存活,“国内基本都活不下去了,几年内我们是都不会考虑了,坚持扎根美国”。
对于酷派1月13日突然的人事变动原因,记者于1月14日上午在社交媒体微信上采访了蒋超,不过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应。但据第一财经报道,对于此次人事调整,蒋超表示,并不清楚(接任者的信息),但感谢(这段时间以来)外界对他的支持。
未来要成为美国化公司公开资料显示,蒋超已在酷派集团任职多年。他于2002年加入酷派,早前曾任酷派财务总监兼副总裁,并于2018年2月被酷派集团委任为CEO。在接手时,酷派不仅面临持续亏损,而且此前还被多家银行追债。
近几年,酷派的财务状况一直处于持续亏损中。2016年酷派集团的巨亏同时也是公司近5年来的首亏。从2015年的大幅增长到2016年的巨亏,再到2017年全年的继续亏损,两年多的时间,酷派经营状况出现了颠覆性的逆转。
酷派2018年财报中蒋超的简历。
为了自救,拥有财务背景的蒋超在处理酷派的资金危机时也十分有“财务作风”。根据酷派2018年12月5日延期公布的2017年末期业绩公告显示,酷派已采取若干措施减缓流动资金压力及改善集团的财务状况,包括但不限于积极与银行磋商,以确保集团银行贷款于到期时获重续,偿还到期负债。
但截至目前,酷派仍未发布公司2018年的任何财务数据。但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公司财务状况仍不乐观。比如,2018年7月23日晚间,酷派集团发布公告称,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前6个月,集团的主营业务仍为开发销售智能手机。根据公司管理账目,报告期内集团录得智能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对于收入下降的原因,酷派集团解释称,主要系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及东南亚市场销售持续下滑,集团为缩减亏损,放弃部分能带来收入但可能导致亏损的产品;美国销售持续上升,但上半年销售贡献及增长速度有限。
不仅如此,蒋超还开启了大刀阔斧的转型之路。首先,陆续关闭酷派在中国的业务,只保留了核心的研发团队,并将在印度和中国台北开展一部分研发业务;其次,重组美国团队,目前酷派的美国管理层团队来自阿尔卡特和三星美国,而酷派美国市场的营收已经占到了酷派的90%。
对于未来,蒋超透露:“酷派不仅仅实现了团队的美国本土化,还准备让美国基金进来,和管理团队的总持股比例超过51%以实现绝对控股,成为一家真正的美国化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