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特宜家(Inter IKEA Holding BV,IKEA品牌的持有者)CEO托尔比约恩·洛夫(Torbjorn Loof)对外宣布,宜家(IKEA)计划从2018年开始尝试在第三方电商网站售卖自己的产品。
不过,Loof暂时没有透露宜家会与哪些电商网站合作,表示到目前为止尚未签署任何相关的合同。
“在数字平台上,目前我们仅通过自己的网站来销售产品,但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个平台上的竞争形势正在发生变化。”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
据悉,过去两年里,宜家集团一直把重点放在对零售业务的控制上,希望通过全力关注零售业态的变革来保住自己领先的市场地位。最近,公司又进行了重组,零售部门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了适应新的购物趋势,宜家还尝试推出新的小型连锁店,并在实体店与在线购物一体化的问题上加大投入力度。
在此之前,宜家虽然已在爱尔兰、捷克、澳洲、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开了电商业务,但都只是在自己的官网,而从未通过另一家公司来出售自己的产品。这项新的计划意味着,不久之后,宜家的客户可能会通过亚马逊或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来购买了。
根据公开资料,在截至2016年8月的上一财年中,宜家的在线销售额为14亿欧元(约合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但在其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仍旧很小。要知道,宜家在该财年中的总销售额高达342亿欧元(约合385亿美元)。也就是说,在线销售额仅占4%的份额。
按照Loof的话,决定在第三方电商网站出售产品是“希望增加在线购物者的人数”,提升自己在数字化平台上的能力。
“我们将通过测试来搞清楚一些问题,比如,家具领域的数字化购物将是什么样子?数字化购物中心又将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这家创办于1943年的瑞典企业,经历70多年的发展已覆盖全球51个国家。1997年,宜家开通了官方网站,并陆续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线上业务。2015年,线上业务首次突破了10亿欧元大关。
在中国,宜家几乎保持着每年新开3家门店的扩张速度,目前总共拥有20多家线下实体店。在截至2016年8月的上一财年中,宜家中国的销售额超过117亿,同比增长19.4%,会员总数超过1600万,同比增加20%。
但是,在线上业务方面,宜家中国则显得谨慎而迟缓,直至去年9月1日才在上海公开运营首个网购试点。而且,宜家中国零售总裁朱昌来还曾强调,“即使网购渠道上线了,宜家的首要目标也并不是做电商”。
除了商场外,宜家还新增了“订货中心”的新渠道。订货中心被定位为宜家产品的“触及地”。它是一种位于市中心的、轻量的、集订购与提货供货为一体的售卖渠道,对宜家版图中未曾触及的三四线城市是个较好的补充。在这里,消费者既可以在线下体验宜家风格的样板间,又可以采用订购或现购的方式进行购买。
“电商是无法取代商场体验的,我们不仅仅卖产品,更卖家居文化体验。”朱昌来这样表示。
因此,对于宜家的线上业务,有分析曾指出,这可能只是对市场的一次试探,宜家的重心和核心价值都不在这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正在逐步实现多渠道家居零售商的目标。”
显然,线下门店、官网业务、订货中心,再加上即将来临的第三方电商平台业务,宜家逐渐把各个渠道串联起来,拉开了一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