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部门而言,其主管就是最高决策者,是领路人。只有一个自身素质良好、领导水平高且能够胜任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才能带出一支好的员工队伍,才能将部门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
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一种哲学,从理论上来说是一门科学,从操作上来说是一种艺术。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做一个胜任的中基层管理者是很难的。
理查·布兰迪是一个技术天才,他是微软公司的首席软件设计师,在26岁的时候,他成功设计出第一版的Word软件,并因此引起了比尔·盖茨的重视,还让他带领一个小组开发一套新的软件。遗憾的是,这个新的开发计划没有成功,因为,布兰迪缺乏领导他人的心理准备和必要能力,导致计划延误,甚至最后还因此离开了微软。
后来,据布兰迪自己分析,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好的技术人员,但并不适合担任小组或是部门管理者的工作,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去管理别人。因此,在带领小组工作时,他缺乏信心,又不好意思向其他人求助,他怕因此而暴露出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不是技术能力,而是领导能力。
理查·布兰迪是一个技术能手,这是无法否认的,但他显然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甚至,他根本就无法胜任管理者的工作。身居管理者的职位,本身并不能保证你是一个胜任的管理者。
如果想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卓有成效,你就不仅仅应是一个管理者,更应是一个胜任者。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胜任的管理者?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胜任的管理者,胜任的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在现实中有很多人主张采用"大筐"理论,也就是所有相关的影响因素都往里边装,他们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一切优秀的品质和能力管理者都应该具备,否则便无法胜任。
显然,这样的观点对中基层管理者的管理实务是毫无指导意义的。正如弗洛蒙德·马里克所说的:"卓有成效的人之间没有共同点-除了他们卓有成效外。"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希望从自己的视角以及长期的管理咨询实战出发,给中基层管理者一些可供借鉴的胜任所需满足的共性特征。
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是指管理者为达成管理绩效、胜任管理岗位而必需的知识、技能和个人品质。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管理人员所具有的一切知识、技能和品质都可以称之为胜任力。构成胜任力素质的要素和标准应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与管理岗位的要求紧密相关。胜任力要求的知识、能力和个人品质必须与管理岗位的职能要求相匹配,并能够形成和体现为管理者的工作方式、职业习惯和岗位行动力。
第二,有助于提升工作绩效。那些无助于提升工作绩效的能力和素质,都不是胜任力素质。比如学历和工作经验,如果这些因素对管理者本身工作绩效的提升有直接的影响,那么就可以认为是胜任力素质,否则,就不是。
第三,参照该绩效优秀者的工作标准,而不是绩效一般者的标准。比如在一般应试考试中60分就算及格,但是对于一位中基层管理者,在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得到60分的成绩,却是不能胜任的,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管理者必须在岗位上具有优秀的表现才算胜任。
第四,能够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今天的胜任并不意味着将来还会胜任,一名真正胜任的中基层管理者,不仅要能够胜任当下的工作需要,还必须具有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为未来的提高储存能量,这样,才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工作要求的提高不断释放出新的工作能量,永远保持高超的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