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进口电商就跟坐‘过山车’似的,从意气风发的革命青年一下子好像变成了‘政治犯’,先是被‘死刑’,然后忽然又来一‘死缓’。这口气还没有完全出去,又来了一个G20。”欧速通中国CEO,业界称为“直邮大师”的李威,在2016CCBE跨境电子商务大会暨海贸会6周年奥斯卡年会上,如此表示。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只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谈“进口”,邀请的是跨境电商进口行业“潜在水下”的元老级嘉宾。而在这一个半小时的探讨中,也多是被“消极”氛围笼罩,大家都在讨论,跨境进口方向的未来,路在何方?
如何看待“生死”
海豚供应链CEO李鹏
作为跨境电商的骨灰级人物,我做跨境电商十年了,2006年刚开始做的时候没,做跨境电商能够找出来的只有四个人,而现在满大街都是跨境电商,我们有棵树有两千名员工,华南有一两万从事跨境电商的。令我们更郁闷的是,现在这个行业消费枯竭。之前跟我们对接的、量很大的客户,今年的订单量全在下跌。本来去年还合作好好的企业,今年突然就没有了。
广东省邮政EMS总经理 吴昌权
我们也是企业,被政府折磨的企业之一。做跨境电商是很累,累归累,但我是坚定的看好者。因为我是邮件、快件,包括跨境的渠道等都有,今年的邮件、快件量,和去年同期相比,是翻倍增长。
另外,尽管受到四八新政影响,跨境电商只沉寂了一个月左右,现在同比是微增的,整个量没有下来。起码还有人买,需求是硬性的、刚性的。中国人那么多,中国的产品和外国的产品相比还是存在质量差的,这个市场永远存在,而且绝对是刚性的。从业务量方面来说,我是看多进口的。
四八新政以后,中国政府能够为一个业态出一个政策,证明这个业态已经发展到足够的规模。跨境电商应运而生出那么多小环结,比如有些做供应链,有些做金融,而一个进口的业态在某个小环节能养起一帮公司,便说明这个业态已经足够大了。
泊来网总经理 王中元
我们的宗旨是想把国外的优质产品带到中国,把全球美好的生活带给中国。刚才李总说的比较血腥,但是我们觉得总体来说,海外的产品能够给大家带来的还是更加阳光和更加美好一些的。
行云全球汇创始人 王维
从宏观看和微观看,我还是希望做好进口。而且我认为无论线上线下,在我看来都是一种业态,一种方式,线上线下都能做。线上比线下唯一的好处是,线上可以不需要大资金备货,因为物流环境太复杂,我们称之为供应链比较深,你必须通过线上的手段,互联网的手段完成供应链的整合。目前来看,对跨境进口电商这块,我个人还是非常看好的,而且从现在国家消费升级的趋势来看,前景非常光明。
今年5月初我拿到一笔投资,是红杉的老总投的。他说大势都不看好的时候他特别看好。我和他观点一样。
汇通天下董事长 孙剑巍
孙剑巍: 我做海运、空运,是从业务员起来的。1992年,我参与并领导了中国第一个保税仓项目。进口这两年确实兴衰起伏,大起大落。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从入行开始,和海关、商检,各个政府单位打交道,所以对监管体系相对比较熟悉,我们这个企业应该说是物流企业,是一个针对跨境电商提供服务的企业,虽然我们公司一年的营业额也有将近8、9亿,但是我们收的只是运费和服务费,并不是产品的营业额。
话说回来,从我个人创业的十年来说,经济下滑,说实话,这个行业并不好,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说挣一点钱。但是我认为任何时候,不管好不好,只要做好自己,都有生存的空间。只要别人能活着,你比他活的更久一点,那就行了。
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 李杨
市场上比较有名气或者拿过投资人钱的进口项目,我们都有看过。包括有棵树,三年前和达晨就有交流,包括笨鸟海淘在吴总被抓之前也和他沟通过。出口行业,其实在资本圈里并不算很火,但是进口,我们曾统计过,拿C、D轮以上的企业远远高于出口。前两年,只要你是做进口的,很多投资人愿意给你投资,拿钱很快。虽然今年的政策,预示了行业在投资方面有一定的问题。大家谈到今年是进口电商的痛苦期,但我觉得好的一点是之前这个行业沉淀了很多的钱,进口电商里面拿几亿美金的还是很多,这给了企业一个转型机会,那就是怎么利用手上的钱和一年的缓冲期进行变化?如果没有变化的话,我觉得资本也很难救。
坚守还是改造?
李鹏: 大家都知道,我们海豚供应链做的比较猛,我们融资又到位了,又有5亿资金可以砸了。热销品你们千万别碰,不然将来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吴昌权: 我觉得做跨境的人要珍惜这个业态,现在政策不发酵,关键是看大家是否自律。我觉得四八新政的效果现在基本出来了,我前段时间去杭州拜访了几个大的电商平台,他们以前从来不重视物流,现在都盯着物流,因为物流会改变税的状态。可能现在无论是跨境还是行邮,税率一样,四八新政以后不是了,它会琢磨物流状态带来什么税收的变化。所以,一定要自律,千万不要挑战政府的底线。
另外,找准自己最擅长、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发力,不要做整链条。李总都警告大家,我做的产品不要动,因为我资金雄厚。有没有李总没有碰的东西呢?绝对有。现在小而精的平台和BAT叫板的都有,而且活的还不错,所以要看准自己的资源做小而美的公司。
李杨: 我希望在座的创业者或者企业家要么离开,要么坚持,坚持到把市场的虚量去掉。我希望各位企业家在扶持爆款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比如韩国的小品牌,能不能帮忙做爆款?其实就算扶成爆款,和你关系也不大。虽然大家不看进口,但我还是在找,越是寒冬的时候越有机会。
王中元: 我认为进口电商没什么特别,它符合一般的商业规律,越接近两端越有价值。要不越接近产品,要不越接近客户,如果谁能够抓到一定的客户群,包括客户的画像很精准,对于某些产品的需求非常精准,那你就会有价值。再就是产品,海外产品无外乎是品牌,所以海外的供应链、海外的品牌授权等和海外的品牌商合作,这方面仍然也有机会。
王维: 不论媒体和外界怎么说,我们在一个行业里面还是要扎根下去,才能看到它真正的机会,这是我想说的。我从事这个行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我们的消费者已经发生变化,从“以貌取人”,发展为“主要看气质”。什么叫主要看气质?有很多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我们的消费者已经开始注意到它,比如从洗发水到牙膏到牙签,包括母婴产品中一些非常独特的母婴产品,这些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我觉得做进口一定要做到产品里面去,做到供应链里面去,做到客户心里面去,这样才能有机会。
跨境电商背后的一点冷思考:
中国的跨境电商才耕耘十年,要想赶上拥有二十年发展历史的电商鼻祖Amazon和ebay,本身就是一种“左倾思想”,Amazon也一直在自主研发的路上,如Kindle系列产品的自有品牌推出,其目的就是想通过建立基础设施和创新进取来构建一个宏大规模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体系;而国内尚且还在成长期的外贸电商还是一直盯在相同低质产品互打价格战,无疑是个吃毒品的行为,背后折射的是该圈子的浮躁,也许,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当经历过无数次的洗牌之后,剩下的也许是需为寻找新机遇而进行改革或者连横合纵,抑或在下一次的洗牌中倒下。因此,跨境电商参与者任重而道远,并且需要忧患意识和寻求突破良策;这一点无疑需要人才支撑,招人虽易,人才不易。
当靠“价差”野蛮成长的跨境电商成了看得见的天花板,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也许都在绞尽脑汁寻找破局之路,包括产品、营销、小语种市场、服务、物流等,之所以让许多电商网站的蓝海业务陷入价格战的红海,是因为大家都在销售标准化的产品,通过互联网便利的比价功能可以很透明的看到,用户就不会在某一家平台形成有效的黏度。如果这样的单一电商平台无法通过规模效应优势来凸显的话,就很难获得利润,也缺乏活力和持续力。
跨境电商背后映射的是一种贸易产业,并且链条非常长,可以活的好的一定是在线下和线上能够打通的,在产品及服务和渠道共同发挥的。包括开源硬件在内的引出也只是非标准化产品的抛砖引玉,拥有此类优势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需要有自营的网络销售平台,电商平台和传统渠道不是一种博弈,而是互补,也期待更多的国内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能给对外贸易带来活力。企业的战略和战术只有相匹配实现,才是理想的经营。
(注:文/ 白鲸海外谈,公众号: 跨境电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