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主要方面。在这四个方面的每一项具体事务中,都涉及到与部属的直接接触。部属能否理解管理者,进而对管理者的行动给与支持,直接关系到管理效果的优劣。因此,如何让部属理解自己,是管理者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技巧,也是每位管理者的必修课。
每一项管理事务都由目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四个要素所构成,在这四个要素中,与部属发生关系最密切、受部属影响最大的是过程要素,而过程恰好又是影响管理结果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可以说,部属是否理解管理者,决定着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事务的实施效果。部属理解管理者,就会在各项管理事务的执行过程中配合管理者的工作,实现管理者的意图,从而达到管理的预期效果。反之,如果部属未给与管理者相应的理解,就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敷衍乃至抵制管理者工作,违背管理者的意图,最终导致管理目标的流产。唐太宗曾说过“民亦载舟,民亦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对多数管理者而言,使部属理解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管理者很难知道部属心里的想法,即使部属对自己不理解,自己的耳朵也很难听得到。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我也常常遇到自己工作中不被部属理解的窘迫情况,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改进,现在再去领导实施某项管理任务,比以往遇到的部属阻力则小了很多。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三方面对促进部属理解管理者是有益的:
一、从工作方式上讲,管理者要坦诚对待部属。
坦诚是人类交往过程中的一种优良品德。它表现为开诚布公,表里如一,彼此平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坦诚地对待部属,能使部属由衷的感到被尊重,他们会发现自己不是被指挥者,不是被呼来唤去的人,而是企业中同样重要的人,是企业中切切实实的一分子,从而能从心里愿意加入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之中去,并尽可能多的发挥自己的力量完成管理者交给的任务。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管理者对部属付出的是坦诚,部属回报管理者的是理解和支持。长期对部属坦诚相待,你会发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有时候即使你做错了,部属也好对你抱以理解。
二、从工作目的上讲,管理者要做到无私管理。
无私是一种品德。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出于个人动机,可能怀有不同的行为目的。从部属的角度来讲,从事任何一件工作,如果表现为是为管理者个人谋取利益或荣誉,抑或是为体现管理者个人的英雄主义等目的,都会引起部属的反感和抵制。只有无私管理,管理者才能和部属真正融为一体,才能使部属服从管理指示,达到管理效果。
三、从工作结果上讲,管理者应使活动具有利他性。
马克思说:“每个人所终生奋斗的一切,都与其利益有关”。活动具有利他性,就是要使参与活动的每一位有贡献的部属,都能从所从事的活动中获得利益。当然,这种利他性不是指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做法,而是指一种工作绩效与自身利益相挂钩的考核文化。无论做什么事情,管理者都要使部属感受到工作做的好与做的不好对自己的影响不同,工作做得好,自己得到的会多,包括收入会多,获得晋升的机会会多,受到表扬的机会会多,享受各项福利待遇的机会会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