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妮在公司做企划工作,入职已经两年时间,虽然有些能力,但业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没有什么太大发展。就在前不久,公司接了一个新项目,本来陈妮很想凭着这个项目,使自己在工作上有所作为,可由于她的不自信,让她在工作中吃了大亏,这让陈妮很郁闷。
在公司还未正式接手该项目时,陈妮已经对此项目有所了解,当公司接下该项目后,陈妮加紧时间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觉得这些努力老板应该看在眼里。在陈妮看来,老板就应该是伯乐,能够看到她的潜力。因此,在例会上,老板问大家:“谁愿意挑战一下,负责这个项目的时候,陈妮并没有自告奋勇主动请缨,而是选择沉默,但她心里暗暗期盼着老板能够“钦点自己。然而让陈妮失望的是,部门新来的小孙拍着胸脯把这个项目揽了下来。在实际工作中,因得知陈妮对该项目操作比较有经验,因此小孙多次向陈妮“取经。任务完成后,小孙连升两级,成为部门的主管,而陈妮却还在原地踏步。
“我就是缺乏自信,才会把机会拱手让人。通过这件事陈妮隐约明白,一味地被动等待是非常不明智的,“并不是每个老板都是伯乐。陈妮认真地说,“即使伯乐站在你面前,如果自己不争取,也未必有机会被发现。陈妮暗下决心,一定要克服自己的懦弱心理,敢于毛遂自荐。
陈妮的境况在职场中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对自己的内在自我评价有所不足。首先,由于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才会导致陈妮(或像陈妮一样的职场人)在最关键的时刻畏首畏尾。
其次,陈妮对“竞争认知理解有误区,“求机会与“等机会是不同的。“求机会是在做好准备的前提下,主动出击,通常所说的“等待时机,其实就是在“求机会;而纯粹的“等机会则有些被动,往往会因为“等反而将机会错过。
最后,是进取动机与进取技能不匹配。既想发展,又缺乏抓住机会的勇气和技能,于是只能在二者之间停滞、纠缠、徘徊不定,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
无论在职场还是整个社会群体中,自己应该有个准确定位:是希望自己伺机脱颖而出,还是打算安静求稳、按部就班?只要知道自己“要什么,选择的结果不分对错,符合自己本心意愿就是对的。
如果能确定自己要选择一条平凡而稳定的路线,那么看淡一切、不参与各种竞争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内心希望自己随着年龄、经验、能力的增长,能够有更多的发展,那么就必须培养上进心和竞争能力。
在一个利益群体中,来自上司的认可和褒奖,对于下属来说尤为重要。上司并没有“慧眼,不会“分辨出每个人的能力,若想被上司“相中,第一步是要自己站到前台。
在彰显个性、眼花缭乱的舞台上,一味躲在后面等,实在不可取,沉默未必是“金,很可能会被遗忘和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