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初入职场的人,以为有分歧,就要挺自己的老大,于是,开始出现屁股决定脑袋的现象。因了自己所处的部门和立场,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利于自己部门的,统统支持,不利于自己部门的,统统反对。继而由事及人,由人及团队。如此这般,持续发展下去,变成了两个部门的对抗。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与工程部发生分歧或者纷争,必然是不让步的。不让步,自然会加重矛盾。其实,工作中的判断,并非是天平称量东西,哪能分那么清?两个部门相处,是需要互相坚持,但又适当妥协的。如此才能持续发展和成长。我的一味坚持和不妥协,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加大了工程部不必要的麻烦,给公司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挣扎、怀疑、不自然、不习惯,发展都后来,变成了无区分的主从关系和维持组织的习惯。逐渐,变成了无区分的派系斗争。这中间,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容纳不同意见的能力,寻求多途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统统都被忽略,或者说丧失了。这对于公司或者自己,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那我们该如何防止自己陷入派系斗争,变成派系斗争的牺牲品呢?谭小芳老师总结了两点:
一,摒除先入为主的观念,以自己实际的接触和相处去判断。人是复杂而多面的,即使在工作上有分歧和纷争,意见不合,也不代表他在其它领域一无是处。所以,尝试着在单线接触的工作之外,也与同事接触接触,比如喝酒、卡拉OK、一起出去旅游等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你会体会到他的鲜活和立体,会避免掉因为单一事件而下结论。
二,工作中,抛弃组织恩怨和个人恩怨,尝试站在高于自己岗位、部门,乃至公司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公正中立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此时,即使你的想法与上司和同事过于狭隘的立场不和,因了你的高度和考虑问题的中立性,上司、同事的接受度会变高,容易获得他们的支持。这样,你不但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开始具有了超越派系斗争成长的能力。
个人理解,职场政治其实就是职场博弈,它的规则就是不透明。职场政治是涉及到一个人除了才华还有性格、情商、社交等许多自身能力和复杂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有时是在考验你的应变力、你的协调力、你的不断学习的能力、你的自控能力。如果你不为此付出代价,你的职场生涯一定会遇到阻隔。
公司中的派别斗争,是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这是规律,我们不能与规律作对,但我们可以利用规律将事情做的更好。组织行为学已经告诉了我们,当人数超过六个人时,势必分成两派,所以我们的团队超过六个人的时候,不要用团结来试图将大家组织起来。
现代企业也都在追求一种制衡的管理。一个新团队的成立,加入进来的成员是多元化的,都有自己的棱角。你会发现每个公司或者大点的办公室都有诙谐幽默的人,也都有严肃认真的人,也都有专业能力强的人,也都有无能的人。一个好的团队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当这种磨合达到一个最优点的时候,也是一个团队发挥最大效力的时候。
职场上的生态圈是平衡的,这是职场的正常状态,当其中一种人缺失的时候,一种人立刻会变成另一种人,所以我们了解了职场圈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样的状态是稳定状态了。在每次培训过程中总会发现,与学员的交流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想的.
面对职场中的风言风语,我们切不可轻信,更不可随意传播,它往往就是职场“王熙凤”搬弄是非、打击别人的手段,如果你不想被人利用,就一定要在谨言慎行的基础上保持中立。要知道,流言比剑更可怕,它会伤害一个人的身心。所以,当我们在职场中说话时,一定要提前过过脑子,要用苏格拉底的三个筛子筛一下,只说真实、善意且重要的事情,切不可道听途说,听信职场“王熙凤”的话,成为他人利用的对象。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不做职场“王熙凤”,更要谨防这样的人,否则可能就会被他利用成为是非的传播者。说话其实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智慧,只有做低调的智者,才能够不被卷入职场纷争,从而成为职场成功人士。
在工作中少谈私事、少发牢骚,多点努力、少点抱怨,让人找不到害你的地方。面对职场中的风言风语,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了保持中立、谨言慎行,才能够避免被人利用或算计。当我们在职场中说话时,一定要提前过过脑子,只说真实、善意且重要的事情,切不可道听途说、听信职场“王熙凤”搬弄是非的话,成为他人利用的对象。
孔子在《论语》里曾两次提到“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见孔子对少说多做十分重视。然而,要真正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这一点,我们就要去克服一些自身的缺点才行。少说,并不是让我们不说,而是让我们说该说的话,恰如其分地说话,绝不可胡说、乱说。古语有言:君子三缄其口。古语亦有云:不得其而言,谓之失言。身在职场,如果你不能够确定自己要说的话对人、对事是否有益无害或者利多害少,那就不如不说。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多做少说,踏实做人。
也许有人会说,少说多做会吃亏的!其实不然,身在职场,如若能够真正做到少说多做,那你一定会更容易成功。曾经有一位科学家做了这样一项调查研究:他研究的对象是一批受过训练的保险销售员。这位科学家把保险销售员中成绩最好的10%和成绩最差的10%作了一下对比,结果发现两者的业绩相差确实很大。
那么,受过同等训练的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科学家又针对他们在推销时的说话时间作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业绩差的那一部分人,每次推销时的说话时间累计平均为30分钟,而业绩最好的那一部分人,每次推销时的说话时间累计平均只有12分钟。
其实道理很简单,正因为他们说得少,所以他们听得也就多了。而在他们倾听的过程中,他们就会获得很多对于推销来说很有用的信息,并且,在他们倾听的同时,也可以思考、分析顾客各方面的信息,然后,他们就可以针对顾客的各种疑惑,揣测顾客内心的想法,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就会创造出优秀的业绩来。
然而,在现实中,职场中的很多人都容易犯这样的毛病,一打开话匣子就难以再止住。其实,这样一来,反而会得不偿失。话说得太多,既会浪费你的精力,又会给他人传递太多的信息,甚至还会因此而伤害到别人;更为不利的是,当别人总是在听你说时,你也就无法从别人口中获取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因为你根本不给人家说话的机会。
这也是很多职场新手容易犯的毛病,他们往往会急功近利,总想表现自己。稍有一点成绩,就生怕别人不知道,就开始到处“宣传”。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料到,事情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的工作还会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但由于职场新人自己并没有搞清事情的全貌和具体要求,就夸下了海口,这样的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反而给领导留下不踏实、不可靠的印象。
当你在接受领导指派给你的任务时,当你在推销公司的产品时,当你在和商业伙伴洽谈合同时……一定要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要时刻提醒自己:说话要慢一点,再慢一点。尤其是在涉及期限、价钱以及一些关键条款时,“YES”和“NO”都是不能够轻易就说出口的。你可以这样说“我/公司要考虑考虑,然后再答复您”等,这样的话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既可以避免自己“无法兑现承诺”的糟糕局面,也可以给对方留有余地。
初入职场的人多少会有些孤独感,而一旦与某人相熟,就会表现出非常的亲密。领导可能会把这种亲密当作你们在搞小团队,同事看了也会疏离你,甚至是心生妒忌。此外,只要有人在,派系斗争或者政治斗争就不会停息,而很多职场新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卷入了斗争之中。
职场走几走,难免会有所觉悟,悟中华文化的渊博,历史厚重,滔滔黄河水流不尽国土资源,高高护河堤挡不住黄沙东去,感叹文化的精髓随着黄河的川流延续到今天的市场营销中,市场营销,做市场,其实就是做关系,做人情。市场调研是发现需求,制定方案是满足需求,这些其实都是在做关系,关系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作为社会的一员你想处身世外,专心只做营销人,那是不太可能的。
笔者每每在北京站内看到一些拖着大包,感叹拥挤的人群中,总会发现一个或数个市场人员(特征是一个人,一个背包,一身休闲装,步履匆忙)。某日偶遇一个同事,闲聊中该同事,大发牢骚,讲到公司用人的不公,用人唯亲,所以才沦落到目前的状态,年近不惑仍然到处奔走,昔日的下属现在成了上级,讲到此,此君不胜感叹,说到的几句话,无外乎是他有人呀,有人赏识他,所以提升较快,他的业务能力一般;甚至他还不如我呢?
可是他提了,我走了,他风光无限,我在四处求职,操,什么世道;听到此君的感叹,我在反思,其实关于这一点他在前几年也是想不通的,一直在脑中斗争了几年,也可说是困惑了几年,直到现在他还是他,而当初所提到的那小鬼已经成为他的上司了。他的最好的几年全献给了企业,献给了斗争;
每每想起该君的几句话时我总是唏嘘不已,以至于我现在经常提醒下属,要少说话多做事,因为不知道哪句话会传到我们的领导那里去了,更不多瞎说,发牢骚更不行。不管是外企,民营还是私企,只要做到全国市场,市场管理人员超过三级以上,或者说只要有人员就会有亲疏远近,就都不免会产生派系,其中比较典型的企业作为,经销商常常打探企业代表,问问谁能直接与老板有亲戚,戏称老板的亲属为企业中的皇家子弟,打探谁与企业老板是同乡,或本就是企业所在地的人员,戏称八旗子弟,得知外聘员工时,戏称为雇佣兵。
既然有亲近之分,自然就有帮派之分,这可能是中国人的皇上情结,谁都想当老大,谁都想带小弟,由此衍生出企业的利益斗争,为权为利,把开始一股劲想把企业做大,一旦做大后就开始争权,明争暗斗由大开始,企业小时本是同根,企业大了,各股势力相互纠集,使原本用来工作的聪明才智全用在向上级吹捧,向其它派系夺权,为自己的小团体争利上来了,使原来好好的业务工作,变得不在明了了,使有真能力的人走了,敢说真话的人没有了。
必然为企业的发展埋下祸端,这就是原本大踏步行进的企业,变得尤如穿上日本旗袍的小娘子的扭捏之态了,还美其名日,企业做大了,需要做稳了,所以我们的销售要慢了,企业真的做大了吗?各股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把各个职能岗位当做自己的阵地,不在是谁能胜任的企业作为了,而是认人唯亲的个人行为导致了企业的行动缓慢,这是很多老板所不知的。也是企业最终走向衰退的主要原因?企业落败了,斗争总有一方是胜利的,可是企业没有了,斗争还能分出胜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