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对业务上很多真正的深层次细节东西理解,而很多事情必须是要探出身子出户窥牗,才能明白的。
阿里巴巴副总裁 陶然
现在终于说说过去半年我在做的事情了,因为从去年6月我从公关岗位转出后,一直有人问我在干什么,个别人知道隐约。先说说为什么转岗,古书说了,能“不行而知,不见而名”的是境界,我这个普通孩子,在公司又一直做公关,自然对业务上很多真正的深层次细节东西理解,而很多事情必须是要探出身子出户窥牗,才能明白的。所以我想亲自演练一把,起码大概看看业务怎么回事。
过去半年,一直在研究和准备一个平台式的生活商品频道,现在他被我称为“购便利”平台。这个平台落足于大淘宝平台,当然都和本地、商超产品有关。
为什么做这个领域?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个人一直很喜欢钻研以及挖掘各种好吃好玩的东西,并给身边的人推荐。
说两个小故事,去年还是做PR的时候,我和北京的一家都市报,合作在报纸上做目录展示400售卖的尝试,卖一些神奇拖把和山核桃之类的货,效果出人意料,稳定下来一天约有200单,还经常有回头客电话,大部分用户是年纪和我父母相仿的人;福州一个公司,在线下建了几十个小门店,卖中高端土特产,货源是自行发掘第一手的生产商,只通过报纸去做营销,生意好到周围的几个中型超市差点要联手围剿。
这两个事情让我意识到本地化和快消品的潜力巨大,而报纸不过是通过其本地影响力推波助澜而已。我也第一次有点明白马总之前说的,淘宝是生活,是什么意思。
众所周知,生活商品(也就是通常说的超市类产品)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商品,三个特征:利润低、配送贵且麻烦、用户粘性高,生活商品平均客单价较高,但是毛利低(平均16%左右),仓配费用高,算上固定成本和引流成本,利润更低;生活商品平均单重量5KG,且快递不愿意送,因为重量和体积原因导致效率低;而在购买环节上,生活商品本地购买度极高(北京同城购买约占近50%),关联购买较多(平均4件以上),粘性高转化高,加上,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开始接受在网上购买生活超市商品。
然而,仔细跑一圈就可以发现,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不为我们知的供应商,他们有价格合适质量靠谱的货,因为某些原因,他们没能力做电子商务,或者根本不想自己做电子商务。还包括说,越来越多的厂商、品牌商自己希望做直接售卖,直接接触消费者。消费者需要,机会也就存在。
再加上我后来歪打正着发现一点,就是生活商品丰富,但地域差异显著。南方人吃的大米油,在品牌上和北方人是不一样的,和东北人也不一样。甚至上海和杭州两个地方的人,普通用的纸巾和喝的饮料,认知度和差异度也大相径庭。这个问题,关乎消费者体验。也就决定了生活类商品平台需要按照城市细分。
以上,大概就是我做“购便利”频道,关于过去半年多,对关心过本人的诸位客官一个交代。自己琢磨了半年,错谬的地方还望担待。
现在你让我描述“购便利”是一个什么东西,我还是抓不住要点,少则得多则惑,唯一我个人觉得商家的社会化、本地化,商品的社会化、本地化,配送和服务的社会化、本地化,是比较重要的核心。而且,关键我们只做平台,货、仓、配这些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去完成(你马上就会发现我们主要的合作伙伴是多么专业!)
目前我们还处于试运行阶段,所以前期只开放了北京杭州两个城市,但是在几个月的磨合以后,预计会扩充到十个城市以上。同时,在适当的时间点,也会来向各地区优质的淘宝、天猫、线下商家开放,只要遵循我们的标准和游戏规则就可以一道来玩。
有一点要说下,目前的“购便利”暂时没有生鲜销售。一方面是因为这类产品的配送门槛较高,希望在合作伙伴的体系运转成熟后,再来涉足;另一方面是,我个人坚决的认为,蔬菜、肉类商品的大规模网上销售,一定不该采用目前电子商务的配送形式,至于什么样子,2013年总会有人淌出一条路来。
其他的就不絮言了,欢迎大家到时候光临,我们希望“购便利”平台能让你能多点生活的惊喜。你们如果迟迟不来,或者来了一次就够了,只能是我们做的不够好,“二”的只会是我们。
客官,1月14日,欢迎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