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消息,新农人联盟发起人辛巴在网承办的“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农业电商布局创新分论坛——农业新电商”上,发表了主题为《农业电子商务和县域电子商务案例解读》的公开演讲。据他介绍,
据了解,本次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的主题为“新使命、新视野、新动力”,由开幕式、主论坛、年度盛典、《对话》、八场分论坛构成。
其中,农业电商布局创新分论坛以“农业新电商”为主题,农业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领导、各级政府领导及农业电商企业、新农人代表等出席分论坛。分论坛从“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行业电商、电商大数据等方面展开专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辛巴: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新农人是一个新的概念,是在2012年开始萌芽,2013年主动发展,我做过一个统计和调查,表明新农人在全国有200多万,从我们的观察来看现在的群体可能有500或者上千万,新农人是农业改革的先行军。现在很多的新农人懂互联网,会做营销,提升产品的价值,也是一个方向,包括产品直供的人不陌生,把土地和产品和我们的消费者建立直接的关系,打破了原来传统的流通方式,缩减了流通的距离。
新农人从实际情况看脱离了原来老农民的范畴,不单单是生产者,我们发现流通商和服务者,为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呼吁的人士可以广义称之为新农人,所以,致力于安全食品的生产、流通、服务的群体广义上称之为新农人。
我分享一下农业电商案例和思考,特别为会议总结了几点:
第一,互联网+农业,农业+互联网,可能顺序不一样,我觉得思考的角度不太一样,个人认为农业+互联网可能会更加符合我们做这个产业的逻辑,农业是产业的主体,互联网是先进生产力,它可以重组农业生产关系,重塑农业产业价值链。以前我们消费者和农业是离得很远的,不知道产品的故事,或者是那片土地是怎么样的地理环境,现在互联网让我们和土地有了联系,现在在网络上购买农产品,页面的另一端告诉你谁在经营,农产品生产的水土文化如何,土地的特色文化,特色产业又如何,会声情并茂的介绍出来,中间还有服务者把农户手里面的产品直接运输给你,这个是价值链上做了优化,这个是我思考的,农业+互联网可能更符合对这个产品的了解。
第二,几个挑战,挑战一生产端是千千万万小生产者面对原字号产品,粗放式流通,销售端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品牌化商品,精细化流通。2015年提出电子商务农村试点,现在很多县市把经济转型放在电子商务上,我们看到很多的机会,在互联网端更需要是精细化流通,尤其是产品的再造,从小生产到大市场的对接,自身的农民不具备这个能力,就需要很多产业服务者来转型升级。
我去内蒙古的阿尔山,在景区的门口看到老妈搭了一个小棚子卖特色产品,我就去和她聊天,看到挂了很多香菇的东西,每年在自家后山上摘来的,用太阳晒,大妈说一串三两左右,一斤有三串,一斤的价格是70到80元,当时就琢磨,因为我生活在北京上海,很少买到这种产品的,大多数是超市买到精装的产品,按克卖的,几十块钱一袋。这个产品经过太阳暴晒是很好的,闻着也很好,回家我在网上上找一个产品,看是否有卖的?就找到了相同的产品叫小香菇,找了好几家,只有一家在做这个产品,叫小黄蘑菇,卖的36块钱一盒80克,一斤是225块钱,所以从70到225有三倍的议价。这里面的商品不一定有老妈的产品品质好,但是卖得更贵,这个是农产品流通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把好的、优质的初级的产品变成好的、优质的商品,商品借助现在好的互联网的渠道产生流通?因为没有相关的群体,产业不能丰富和完善,可能我们很遗憾,走过大江南北,仍然有好的产品没有流通出来。
这个是大米组合,这个朋友把大米做得相对极致,延边大米2斤+五常大米2斤+响水大米2斤,做了组合一共6斤,卖198,供不应求,朋友告诉我之后,我自己也买了很多,有60几盒送给朋友,大家在买这个商品的时候脱离了大米本身的价格,不在乎价格,我把这个商品送给朋友的时候那份心意,送礼200块钱预算还是需要的,恰恰在你的需求范围内,尤其在左边有一封信可以夹在里面当成很好的礼品,这个也是提高产品议价的方式,有非常好的营销思路。还有做延边粥米、新疆骏枣,宁夏枸杞是特别定制的。
我们提到品牌化,发现大家做品牌有一些误区,我们更多群体只是在做一种商标或者是符号,并没有真正形成品牌,想形成品牌不单单是商标,品牌是实现是增值溢价的手段,品牌是建立消费关系的方式。随着粉丝经济以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个性化的品牌出现了,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人都是符号,每个人都是品牌,我的朋友圈中土豆、大枣、苹果、杨梅、草莓农产品特色拼命的哥哥、姐姐有上百位,建立个性化的品牌,我和消费者有信任关系,这也是品牌的一种方式,品牌也是建立消费的一种,有一个不错的产品三只松鼠,很多人来传播销售,开始为了让你去销售送你一些环保的东西打动人心自发传播,慢慢发现这种传播开之后形成的数据,和消费者建立亲密的关系,品牌还是建立一种消费沟通关系的载体,一种文化,一种桥梁,不单单是品牌。
挑战二,农产品流通困境。一是不知道,二是知道但吃不到,三是知道能吃到,但不敢吃。第一是信息对称,二是物流供应链,三是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在贵阳的朋友或者是在座的朋友有没有吃到过苹果梨,大部分是北方的朋友,这个是走访东北延边的时候发现这个差别,因为我们在吉林的朋友觉得非常好,生活中天天吃这个,就不以为然,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个产品发现好有特色,又像苹果,又像梨,特别有卖点,希望让这些商品让更多人知道,后来就做了事件的营销成功了。数据上发现大部分被深圳人买走了,如果发现更多的方式让消费者知道你的产品,可以形成品牌,可以有销量的。
你知道但吃不到,这个是甘肃成县鲜核桃,在某一些产业集中区很多这样的核桃,在上海我问朋友你们知道鲜核桃吗?他说不知道,怎么样让鲜核桃进入到大城市去,我做了测试,发一个快递到北京上海深圳,看看包装有没有问题,因为鲜核桃上市在夏天,发货后发现真的存在问题,从北京朋友收到打开已经是4天之后了,天气非常热,鲜核桃已经变色了,导致我们不能做这件事,最后达成合作,但是就因为供应链保鲜解决不了就没有做成。现在好了,做成了,我们不死心,运了一大卡车鲜核桃,摘下来马上分捡,连夜一卡车拉到上海进冷仓,进行分装和快递,现场打包,质量真好,这样完成供应链的建设,让更多人吃到这样的商品。
这个当时做鲜核桃营销的创意,核桃是合合美美带来吉祥,一斤一斤卖不过瘾,能不能买一棵树,在身边有钱人身上打主意,告诉他这棵树在成县有百年历史,你愿意3千块钱把这个核桃买下来,每年有新鲜核桃吃吗?很多人买,做一个牌子,产生情感的沟通,卖了一百多棵,发动身边很多人去卖。
挑战三,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追溯体系,农产品劣市驱逐良市现象严重,如何颇具,互联网能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做什么,社会认证机构认证数据怎么让消费者监督。我们要做的是让产品质量数据和消费者透明一些,第一步,选一品一码,在延吉市选择了一些商品,给每个商品进行二维码的追溯,在这里面把二维码分了两类,第一个是追溯码,第二是视觉码,想追溯产品品牌文化、地域文化,追溯码是消费者收到产品一键扫码了解产品。追溯码贴在任何的地方,贴在手机、广告里面,是一个入口,购买一键扫码就可以完成购买。第二步:淘宝网建店铺,很多不错的企业没有做网店,我们帮他建店,十个商品建十个点,后来借助阿里巴巴建了很多店,用这个方式卖出去。第三步,延吉产品推广。第四步造势。追溯是一种营销方式,追溯希望带着理念去做,可能会有更多的一些想象空间。
新农人核心价值是增值、增产、增收,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比如曾经做的新老传人,新人老人一起来做,是推广的环节。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