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一个网络公司的技术人员:你每天工作几小时?他诚实地反问我:需要把在网上读玄幻小说、看体育新闻、和朋友聊天、刷微博之类的时间剔除掉吗?
他的反问让我意识到,如果“工作”就是指“专心工作”的话,很多朝九晚五的人每天的工作未必有8小时。
有位在国有银行工作的人这样形容他的上班状态:上班时,效能平均发挥程度20%;其中偶尔看股票的时间,效能发挥程度则为100%。如此算来,若是上班时没看股票的话,他的效能发挥程度也许连10%都不到,让人想起当年一杯茶一张报纸过一天的办公室人生。除了这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他还做一些高风险的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也投资过实业。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精力80%花在上班上,这为他带来了20%的收入,下班后的20%的精力,则为他带来了80%的收入。下了班后,这位老兄可一点也没闲着。不是在打理其它的投资项目,就是在和合伙人谈生意。如果所有这些事情都算是工作的话,他一天的工作时间肯定不少于10小时,只不过大多发生在下班的时间里。
我见过的工作时间最短的是一位网络技术工程师。他是一家软件供应商的技术支持,职责是一旦软件出了问题,就立刻去解决。因为需要在出问题的第一时间介入,公司没有把这个活儿外包,而是雇佣了他这样一个全职人员。但软件极少出事。因此他上班的意义仅在于他的存在,以应对软件运行过程中的那个“万一”。除了离开办公室,他几乎可以在上班时间做任何事。心态好一点的话,他完全可以把这份工作看成是带薪泡网吧,比网吧还要好的是,他们办公室还有现磨的咖啡,用的咖啡豆比星巴克的还要好。
相比起大多数办公室工作,医院里的医生工作强度就大得太多了。我亲眼见到过一个看门诊的医生,从8点到12点完全没有停下来过,连卫生间也没去上过。期间共看了差不多快100个病人。如今找工作都求性价比,这其中不仅应该包括工作的时间长度与工作报酬之间的关系,还应该包括工作强度与工作报酬之间的关系。为什么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都想着去考公务员或者进央企,而成绩好的少有人想报考医学院校,就是这个原因吧。
但对少数有个人抱负的人来说,工作长度与工作强度与上班时间甚至与有没有班上基本没有关系。有个自由职业的学者听说我写“职场”主题的文章后,不屑地说:职场?我压根没想过进入“职场”。他一直读到博士,博士毕业也有数年,从来没有为哪家机构全职工作过。但当我问他一天工作几小时,他说:至少20个小时。他一个月写20多个专栏,还要出席研论会,做项目咨询,四处讲座,写书等等。用传统的眼光看,他虽然没有“工作”,实际上却身肩数个工作;他虽然无意进入职场,职场却已经张开双臂迎接他,并且急不可耐地把奖牌递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