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私域流量到底是什么?
吴晓波在2018年底,首次提出“私域流量”的概念,他说:“2017年以来所形成的私域社交流量,我认为会在2019年出现井喷,平台流量变得越来越贵,消费者在平台上获得信息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企业通过平台获得消费者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所以,社交的私域电商在2018年已经被证明是今天效率最高的电商模式。”
私域流量概念最先从电商行业得到了有效验证。张大奕借助淘宝直播搭建电商私域流量,一场直播带货数千万,2019年双十一当天,销售额破3亿。快速崛起的国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以及发展迅猛并成功上市的云集和拼多多,都是利用私域流量的战略打法,实现了社交化快速扩张。
私域流量,最重要的三个特点就是:流量归自己所有、可免费触达、可反复使用。
看到电商利用私域流量实现了爆发式地增长变现,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开始尝试运营私域流量,刺激业务增长。
传统家居企业的销售逻辑,是四处参加展会,走经销商渠道。而现在,他们开始添加意向用户微信,并用微信内容去深度影响用户。品牌面向用户的曝光频次多了,转化率和交易周期大大好于传统销售模式。现在靠百来个微信号,每个微信号加上千人。一年多的时间销售额从0做到1个亿,完全就是通过私域流量的打法。
越来越多的线下零售商家开始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微信私域流量池,像西贝莜面村,建立了3000个店长微信,朋友圈不断输出在草原上的风景来宣传食材新鲜,并以门店食客美照、优惠促销等内容来建立品牌人设。再比如沃尔玛、万达都在自己的门店放易拉宝,引导用户加该门店店长的微信,以门店为单位建立微信群,然后在群里每天推送限额秒杀、团购、预售充值有礼等小程序活动。
私域流量就是拉各种微信群吗?
我们调研了很多企业,尤其是零售行业,大家谈起私域流量,说的最多的就是拉微信群,把目标用户圈进一个个百人大群中,大水漫灌群发广告。 导致微信IP号变成客服号,微信群成为客诉的重灾区,不仅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也没有转化成有效的销量。
私域流量就是拉微信群,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 私域流量重点不在“流量”而在“私域”,更不在于单一的微信群。 私域可以生存在微信生态下的微信群、公众号、甚至是小程序里,也可以成长在微博、小红书、淘宝、钉钉这类平台上。
如果你的企业用户有几百万,你需要做的,不是把几百万用户都搞到微信群里,无差别运营,而是从中筛选出20%的超级用户,精细化运营,让他们逐渐从普通用户,变成高价值用户,利用好社群的“第三方口碑”建立信任、利用“从众效应”提高付费率,最后成功为你带来80%的销售额贡献。
私域流量四个字是“新概念”,却不是“新玩法”,有人早在10几年前的QQ群里,就做起了生意。 到2016年,随着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的流量爆发,不少公号主理人带着粉丝从“情绪共鸣”转向“带货消费”,靠码字接广告为生的“新媒体从业者”很快成了私域流量的受益者。 我们有一个学员,五年前就开始利用微信筛选高质量客户,5年下来,只沉淀下来2万客户,但这2万客户却能为他带来3个亿的销售额。
私域流量是撬动业务增长的最佳杠杆。 为什么做私域流量? 核心目的是为了延长顾客的生命周期挖掘更多的消费价值。 如何筛选高价值用户? 把用户拉到私域流量池只是撬动杠杆的第一步,进了群,你和用户之间也还是松散的关系。 如何运营,让高价值用户成为超级用户,保持强烈的消费意愿,锁定用户的未来消费呢?
这是每一家企业都需要长期学习的重要课题。
私域流量矩阵示意图
私域流量是未来风口吗?
一个新概念诞生,就会有投机者把概念炒火,吹嘘未来风口。如果你还把私域流量当作什么风口、红利,那说明你或许还没入门,还没认清未来的商业形势。
电商行业在私域流量上的投入毋庸置疑,传统行业闻风而动,就连阿里、腾讯等大厂也纷纷高调布局。是不是只要开始做私域流量,就能带来好的结果呢?不一定。我们观察了很多失败的私域流量运营企业,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收效甚微。归结原因,不外乎三点:这些企业缺乏正确系统的认知,缺少专业的团队,缺能成功的技巧方法。
经营私域流量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好比一辆汽车,你想要它跑起来,就必须有发动机,配备4个轮子。发动机就是企业意愿,但往往刚配好1个轮子,就一踩油门,注定跑不起来,还可能车毁人亡。所以,要做私域流量,只有企业意愿是不够的。
只会把人拉进微信,却不懂IP如何定位、用户如何促活,怎么设计内容留住用户、怎么进行用户分层……又怎么能实现让用户买的更多、更频繁、更久,还推荐别人来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