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企业家有一次经过他的一家钢铁厂,当时是中午,他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在工人们的头顶上正好有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禁止吸烟”。他并没有指着那块牌子责问:“你们不识字吗?”他的做法是朝那些人走过去,送给每人一根雪茄,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去抽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工人们立刻意识到了自己正在违反一项规定。然而,老板对这件事却没说一句话,反而给他们每人一件小礼物,并使他们知道自觉很重要。
另一位百货公司的老板也使用了同一技巧。他每天都到他位于费城的大商店巡视一遍。有一次,他看见一名顾客站在柜台前等了很久,却没有一个售货员注意她。那些售货员呢?他们在柜台远处的另一头挤成一堆,彼此又说又笑。这位老板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站到柜台后面,亲自招呼这位顾客,然后把货品交给售货员包装,接着就走开了。
这种巧妙的暗示所带来的效果远远胜过当面指责,批评下属的不是——那样只会引起对方强烈的逆反心理,即使他们表面上看来是平静地接受了。
只要是热爱工作、爱岗敬业的领导,没有哪个人在他的领导生涯中从不曾有过极想发火、大骂下属的冲动。但事实上却并不是每一个领导都真正狂风暴雨般发作了,这便是领导技巧上的区别。
事实上,我们所遇见的每一个人,甚至包括自己在内,都把自己看得很高,在做自我评价时,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
一位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中说:“一个人去做一件事,通常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真正的原因,另一种则是听起来很动听的原因。”
每个人心里都明白那个真正的原因,却又不由自主地喜欢想到那个好听的动机。因此,你若想让下属接受你的批评,并收揽他们的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批评他们的同时,挑起他们的高尚动机。
很多上司在开始批评下属之前,都先真诚地赞美对方,然后用一个“但是”将话锋一转,再进行批评。例如,要纠正一个下属不专心的工作态度,我们可能会这么说:“约翰,我们真以你为荣,你最近工作上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如果你办事再努力点儿,就更好了。”
在这个例子里,约翰可能在听到“但是”之前,感觉很高兴,在听到“但是”后,他会怀疑这些赞许的可信度。对他而言,这些赞许只是为批评他失败而设计好的一条引线而已。如果赞许的可信度遭到怀疑,我们也许就无法达到纠正他工作态度的目的了。
只要把“但是”改为“而且”,这个问题就能轻易地解决了。“我们真以你为荣,约翰,你的工作有了很大进步,而且只要你以后再接再厉,你的工作成绩就会比别人突出了。”
这样,约翰会接受这种赞许,因为没有什么失败的推论接在后面。我们已经间接地让他知道他需要改进的地方,他很有可能会尽力地去达成我们的期望。
要想改变一个人而不伤害感情,不引起憎恨,请按照以下准则去做:间接地提醒他人注意他自己的错误。
当然没有一个准则可以适用于所有情况,也没有一个准则对所有的人都有效。如果你对目前的工作情况已感满意,那为什么要改变?如果你不满意,那何不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