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电 “店商”(传统百货商店式商业)与电商之争尚在起头阶段,要回答未来究竟谁会占据零售业主流,还为时过早。但是,电商作为新兴业态,其“产业生态”的配套,却已在提出一系列的新课题。
像沪郊“新城”之一的嘉定这样的新兴城市化地区,已成为电商乐于集聚的目标落户地。嘉定工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郁建华新近对记者说,电商落户,不同于传统项目,工商、税务、产业孵化及用地布局等环节,都需要统筹创新。
物流配套:“头脑、躯干”如何摆?
电商是一种平台经济。有电商研究人员向记者这样解释,由于商业+互联网的特性,电商可称之为“一种虚拟平台”,其“台面”可不断延伸,集聚其上的商品面、商品流“与传统商业不可等量齐观”。
新的商品流特征,需要新的物流网络进行配套。上海嘉定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当地已经集聚了京东商城、新蛋、凡客诚品、国美在线等一大批知名电商企业。在与这些企业的交流之中可以感受到,“虚拟企业”最为关心的,是实体产业链的落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物流的配套。
据记者的了解,以京东商城华东总部为例,其2012年实现的销售额达118亿元,实现税收7471万元。作为大型“B2C”(企业对顾客)电商,必然需要大型的物流仓储基地作为支撑,其位于嘉定的“亚洲一号”配套基地规划也在实施中。
相关业内人士说,大型电商的配套“体量”十分庞大,“要求一地来充分满足,十分困难”。这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把物流配套全流程分出“头脑与躯干”,在布局上看看如何正确地“摆放”。比如在长三角地区,完全可以利用其产业梯度的优势,把高端物流及研发等“头脑”环节放在一线城市,而在二、三线城市“放量”完成整体布局。
“没碰到过的情况很多”:怎么办?
“自从电商密集落户后,以前没有碰到过的情况,一个一个出现。”郁建华等产业管理者所说的这些新情况包括:电商售物,小到一个茶杯、一支笔,都需要打印发票,发票这么多,怎么办?电商交易的密集性,必然导致消费者各式各类的投诉纠纷“高密度”增长,又怎么办?
针对电商这个新业态,工商税务等公共服务配套也亟待创新。嘉定工商部门人士说,电商的特殊商品交易行为,容易在网络平台广告、商品质量、支付、物流运输等环节引发消费者的维权申诉。根据嘉定工业区叶城工商所的统计,2010年这里处理的涉及电商企业的申诉只有7件,2011年已达55件,同比增长6倍多;2012年更是达到262件,同比增长近4倍。
根据上海市消保委的相关规定,合理的消费者投诉率一般在万分之二左右。就投诉与交易量的比率而言,上海地区的电商企业总体还是控制在较低水平,但从投诉的绝对量上说,增长是明显的。记者在嘉定工业区看到,工商部门已建立了工作指导站,专门应对电商投诉这个新课题,分门别类,对于合情合理的投诉积极加以解决;对于一些恶性投诉,也合理引导,兼顾企业的权益。
郁建华说,几乎每个电商,都会提到电子发票的问题。电子发票是纸质发票的电子影像和电子记录,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而产生的新产物,其应用在国外早有先例,可大大节约商务成本,使网络购物更为规范。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在推进相关的专项试点,国内重庆、南京等地的试点已经获批。
电商产业集群:会是怎样的形态?
由于“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掐战式”价格战,电商给人的印象是“互不相能”。但是,随着产业向纵深发展,各家电商的差异化竞争格局会慢慢形成。只要有差异,产业集群的形态就会逐步成型。在这个成型过程中,对于中小电商和产业链配套企业的孵化机制就显得十分关键。
“电商企业一旦发展顺利,往往是飓风起于萍末,是一种爆发式的增长。所以一时企业规模小,不代表没有生命力。”嘉定区金融办的相关专家认为,对于成长型的中小电商,应建立相对灵活的孵化机制,形成有特色的实训基地,可利用已有的互联网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电信专业级机房环境,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孵化式”服务。这种孵化设计与方案,需要与电商企业充分互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合理的配置。
据业内的预测,今后国内电商产业集群,顶层是各具经营特色和经营侧重面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基层”是大量走专业特色道路的中小电商;“上下四旁”是互联网等与电商产业相配套的服务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