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前不久,你刚读过《2018,创业黄金时代结束的一年》的深氪文章(后简称“深氪”)。感慨创业维艰,还是好好找工作要紧。
1、年底考虑的不再是奖金多少,
而是存活与否
然而,如同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这个名字给我们的启示,就业和创业就像是经济大佬的双子,彼此有着极强的正相关性。
一个最直接的关系是,创业的不景气,必然带来岗位需求的减少。 “深氪”中提到,
29.41%的创业者为了抵御寒冬,
决定“减少招人,或不再招人”。
而已经有过裁员行为的公司,占比达到四成。
19.61%的创业者在担心
“后续融资跟不上,撑不过寒冬”,
15.69%的创业者已经“账上快没钱了”。
据统计,
中小企业贡献了80%的城镇就业。
我们粗略且保守的假设,
如果有10%的创业公司因为“撑不过寒冬”,
“ 账上没钱”而关门大吉。
则有8%的存量就业人员面临再就业的考验。
2、2018年的第一场霾,
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
本来,2018年的开局和中期还是颇令人振奋的。1—9月累计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107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而到了10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93万人,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值为1200万人,同比增长0.76%。
“综合就业统计监测和调研情况看,前三季度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说,“虽然今年820万高校毕业生,但就业总体稳定”。
这个说法或许给了寒冬一些希望的火花。然而,这些火花足以让我们挨过北国漫长的雪夜么?
一方面,城镇就业提前达标,很大程度依赖之前的创业热潮。前三季度的新登记注册企业数超过500万户,日均超过1.8万户。
“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持续显现,为稳就业增添了后劲。”
但到了第四季度颇有些强弩之末的意味。这也和“深氪”的时间节点吻合。
不仅如此,从上表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8-10月份的秋招黄金季节,所谓“最强暑期档”、“金九银十”的招聘旺季,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下降。
另外,18年预估820万高校毕业生,较17年795万高校毕业生增长3.1%,明显高于今年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人数的同比增长率0.76%。
不难预料,黄金时代的褪去给职场存量的人群带来了一丝忧郁,也给象牙塔笼罩了层层阴云。
果然,12月5日,国务院突然发布《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但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对就业的影响应高度重视。必须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其中更提到“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如果行业的声音还没有让你警醒,官方的敦促则让我们每一个人不得不重视!
3、有人在乱世中流离,
有人在乱世成为英雄
大神H同学,依然秉持着“别人家孩子”的一贯风格。恰如无论考题多么变态,他总能傲然在90分以上。在参加求职辅导前,已经有三份大厂实习的他,希望能够拿到一份产品经理的special offer(比一般企业提供的offer待遇、发展机会更好,更有ssp,sssp等)。不出意外的,他拿到了百度、头条、招行、微博等近10个offer,任何一个都羡煞旁人。
而820万中的另一群人,就显得没有那么幸运,即使是学生时代的“佼佼者”。
Z同学拥是双一流大学的应届生,在努力这条路上他不输别人,甚至选修了经济双学位,还曾是研究生会的“高层”干部。然而,在奔波了数十个宣讲招聘会,投递了近百份简历,参加了无数笔试面试后,等待他的仍然是“你很好,but……”的委婉拒信。
这让他不得不放下面子求助。
我们用1v1私信的方式调研了100余位秋招失利的同学,听到最多的描述是:“实习不够”,“准备不充分”,“简历不过”,“补招机会少”,“时间错过”,“对国内求职不了解”等。
4、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也可能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贸易战、P2P爆雷,股债双杀……一系列不稳定、不确定的国内外因素也在增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就业“拉尼娜”现象导致许多曾经的“热门”行业持续降温。
网传今年秋招形势十分严峻
12月2日,2019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即“国考”)开考。
本次国考计划招录1.45万人,共有137.9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平均竞争比达到95:1,为近5年来最高,最热岗位的竞争超过4000:1。
这里面有不少人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有不少人是为了“铁饭碗”,但求一个“稳”。
国考的火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今年也多了不少求职新现象。
00后求职者开始规模化的进入招聘市场,同龄的偶像TFboys陆续庆祝他们十八岁的生日,同龄的奋斗者也已经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
与之相对的,是网传某大厂变相裁员40岁以上的中基层员工,为公司引以为傲的平均年龄大刀阔斧。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起,让信息自动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许多求职传统行业的同学抱怨:高考报志愿时的热门专业,4年后竟然夕阳黄昏。
Q同学便是目标财务管理的一名同学,令人钦羡的四大、八大,在他看来今年难度大幅提升。“系统比人靠谱多了,一天能干24个小时,从不生病也不休假,也不出错。人工智能了之后还能干更多人都干不了的”。他感慨若干年前没有“高瞻远瞩”的选择计算机行业。
5、有趣的是,专业就像一个围城,
“你以为的你以为,不是你以为”
一篇“如何看待字节跳动招聘收到的算法工程师简历的数量远超需求?”引起千层浪。
谁曾想,人工智能大火的今天,让“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么快就进入到“人人都是算法工程师”的阶段。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除了“宇宙系”依旧豪言招聘5k新人,更多曾经的“吸人大户”也陆续爆出了冻结HC(head count,招聘名额)的传闻。
某大厂甚至被爆料将裁员10%,且存在性别歧视的嫌疑。当然,相关传言马上被官方辟谣。但究竟是“总有刁民想害朕”,还是如笔者向内部员工求证的那样并非空穴来风,我们不得而知。
就在上周,曾经职场节目“非你莫属”的面试官“河马哥”刘惠璞在微博上有感而发,侧面印证了一些我们都感觉到的事实。
只能说,但最近的瓜太多,辟谣太快让人心里不安。
M是某大公司年初刚晋升到“资深”级别的经理。本应在新阶段意气风发的她,还没尝到“经理”的甜头,却先品味了“经理”的苦涩。部门HRBP给了他一个必须完成的“Misson Impossible”:在11月前腾出两个HC。听到这个消息,她连喝了几杯Espresso,希望用味觉的苦冲淡心中的苦。他左思右想,列出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去年绩效背了锅的A,一个是刚毕业两个月的B。选A无可厚非,末位淘汰。而选B,仅仅因为“没通过试用期”是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公司和部门需要付出的成本最低。“其实我心里还是挺喜欢她的,否则也不会在她实习期满的时候为她争取转正的名额。
但不管如何,B同学都必须擦干眼泪,裹紧棉衣,推开门勇敢地走到0度以下的室外。而M经理,也不得不饮尽咖啡,褪去大袄,以便在燥热的温室里更好地工作。
他们的眼镜上,都蒙上了一层哈气。遮住了2018年年底的阳光,昼短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