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人们对他人的认知首先会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一个判断,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一般情况下,如果认知对象被划为“好”的一类,他就会被“好”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划为“坏”的一类,他就会被“坏”的光环所覆盖,那么他所有的品质和特点都会被否定。由此可见,从客观上来说,晕轮效应实际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容易造成人际关系认知的障碍。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恰当利用这种主观臆测,能为我们的求职增加险胜的机会。
例如,在求职面试中,最忌讳的就是刻板,一个只会机械地回答面试官问题的求职者,被淘汰的几率几乎超过98%。面试不是做数学题,它没有唯一的答案可求,也没有唯一的方法可循,在面试中唯一要做的就是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把自己的特质和长处表现给面试官,尽可能地让面试官对你刮目相看。晕轮效应之“班门弄斧”就提供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和条件。
班门弄斧一般是贬义词,是指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因而容易受到众人的鄙薄和否定。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求职时适当地“卖弄”自己,在面试官看来,这有可能是个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是一个有头脑、有创新思维的人,这样的人是领导最为欣赏的,也是一个企业最为需要的。所以在求职中敢于班门弄斧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少天曾经工作于郑州、深圳、北京的知名企业,擅长市场营销、品牌运作,管理实践经验涵盖部门经理至集团副总。在自传小说《人在江湖漂》中,他记录了一段自己刚从部队出来时,无特长、无经验,第一次闯荡深圳的经历。少天第一次求职,就是凭 “班门弄斧”博得了面试官的首肯。
少天清楚地记得那次他应聘的是一个公司的策划,面试官问他的问题就是“什么叫策划”,可少天压根儿就不懂如何从专业层面回答这个问题,但他依旧很“不谦虚”地说:“策划就是让树上的苹果按我的规则落下,让思维成为点子的生产线。”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面试官便录用了他。这次面试的成功,更准确地说是他所说的这句看似“大逆不道”“班门弄斧”的话,为他今日的成就叩响了希望之门。
面试官怎么会不知道什么是“策划”?他需要的并不是你从书本上生搬硬套来的一段文字表述,而是一个新颖、有创意的回答。少天“不知天高地厚”的回答,非
但没有让面试官反感,反而使他们看到了少天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跃的头脑。于是,晕轮效应开始起作用,面试官对少天这个优点产生强烈印象,也就不加分析地扩展到了有关少天的方方面面。
人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思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或多或少的主观色彩,所以容易遮蔽理性的分析和结论。放在普通情况下,这种主观臆测并不是好现象,但只要我们打好“心理战术”,在求职面试时充分利用这一点,必然能够像少天一样,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