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科技和凤凰新闻客户端承办的“2017凤凰网科技峰会”昨日在北京召开,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创始人兼CEO陈子林、办公室无人货架果小美合伙人金平、无人健身仓觅跑创始人兼CEO毕振、迷你K歌厅星糖miniKTV联合创始人李瑞凌等无人经济风口下、资本的“宠儿”们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无人化、自助化新技术下的盈利模式和路径,以及如何抓住新消费的下一个风口。
无人节省了人力成本,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路径是什么?
究其根本,无人经济的快速崛起一方面得益于新零售概念的火热,另一方面也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极大鼓舞,可以说这是位于两个大风口之上的小风口。但是,无人经济的火爆也表明当下人力成本的高昂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如今,缤果盒子、果小美、觅跑、星糖miniKTV等企业已经节省了人力成本,那么他们的盈利模式和路径又是什么呢?
成立3个月完成3次融资的星糖miniKTV联合创始人李瑞凌表示:“首先,我们设备在线下进行消费的时候能够向用户收费,本身就是线下的商业模式,这是天然存在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传统行业的新的演化,所以,我们线下本身就是盈利的。”
总融资额已经过亿的觅跑创始人兼CEO毕振说:“我们的盈利模式很清晰,首先把健身行业拉到1元时代,推出两毛钱1分钟,目前用户的运动时长在0.5个小时到2个小时不等,每次运动大概在4、5块钱的客单价。觅跑的箱体成本大概在一万到一万五之间,平均每一个仓每天的使用运动时长大概在4、5个小时之间,在高档社区,一天可以运转7个小时左右,估算大概6-8个月左右收回成本,明年就能开始盈利了。”
刚刚斩获新一轮融资的果小美合伙人金平介绍道:“目前果小美单个货架的GMV每天在80-100元,毛利润是30%。果小美的盈利模式,关键在下半场的流量,我们的定位很清晰,目标用户就是白领,我们以此为切入口,目前和京东计划在全国铺设100万家小店,以每个办公室30人的规模,一天的流量就是3000万。”
单轮融资破亿的缤果盒子创始人兼CEO陈子林表示:“缤果盒子的盈利模式和传统便利店一样,早期盈利通过商品差价,通过大密度投放、效率提升之后,可以让毛利率越来越低。渠道的价值,在达到一定体量之后,就会发挥出来。”他还说:“无人便利店有一个好的地方,是全交易闭环每一个数据化,就完成对消费者的数据化,享受精准数据的价值是未来探索可以盈利的地方。”
总而言之,当你无人化,又掌握了线下入口,怎么玩都可以。
几十家VC/PE入局、数十亿资本注入,竞争激烈如何制敌?
据新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17年已经有超过20个无人经济类项目获得融资,累计吸金达数十亿人民币,几十家VC/PE入局,很多项目的融资速度已经坐上了火箭。
风口的变幻无常让云端之上的创业者们丝毫不敢怠慢,即便已经戴上了宠儿的光环,却依然谨小慎微,面对劲敌环伺,每个人都有自己“秘密武器”。
陈子林认为:无人便利店与共享单车不同,后者门槛有点低,是一个单边市场,前者的资本门槛、团队门槛、BD难度都很高。而且,中国40多万小区,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无序竞争,我们现在正在与政府探讨健康发展的路线,所以我们一直专注做好我们自己认为该做好的事情,就够了。
金平则表示:新零售行业的供应链很重,首先拼的是融资速度,在这个领域,如果今年年底累计拿不到1亿美金,可能明年连入场门票都没有。
毕振说:“首先,我们在这个赛道是持续领跑的,再加上一个国家的红利,全面健身,全面运动的政策是比较扶持的,而且我们跟体育总局对接,这是我们一个传统的优势。表面上,我们的模式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我们对接过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型,比如学校、社区、白领、商场,社区门槛比较高的,不像进商场一样,我们计划三年铺设20万家。”
统而言之,他们首先并不畏惧竞争,其次,在自己的赛道上都保持着专注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
结语
现如今,我们不知道无人经济的未来是否会如预想般,赛道越来越宽、市场越来越大、甚至切实影响甚至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无人经济的热度已经濒近“疯狂”,让人无法不担心,当下的状态是否过热?
在新芽榜总决选的圆桌讨论上,无人经济的投资方们也就过热问题进行过探讨,缤果盒子的投资方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徐炳东说:“我觉得过热不过热不好判断,但是相对门槛低。因为零售这个场景线下实在是太大了,想象空间确实比较大。“
综上所述,创业者和投资人对于无人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从长足的科技发展来看“无人经济”也确实是大势所趋的,只是,商业模式到底该如何搭建、盈利模式究竟该如何打造闭环……这一批有勇气先吃螃蟹的人,即便不成功,也必能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