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人口比重十年来首次下降

中国劳动人口比重十年来首次下降_兼职服务_时间陪伴

数据证明,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退。

国家统计局网站昨日发布的《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显示,2011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教授昨日向早报记者表示,在学界,相对于前几年有大量的劳动力存在,大家都认为人口红利将要消失,但完全消失还要等到几年以后。人口红利消失的前提取决于现有制度是否变化,如对中国的退休制度进行改革,人口红利就能多持续几年。

城镇化与市民化

国家统计局在报告中指出,“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1年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尽管未来几年会有小幅波动,但对劳动力供给问题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全国人口年度抽样数据还显示,2011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其中,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达到51.27%,比上年上升1.32个百分点。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教授昨日向早报记者表示,应该注意的是,现在的城镇居民统计中包括一部分农民工。他指出,很多劳动力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理所当然被划分为农村人口,但以后出去到城市打工,根据户籍制度,还是农村人口。但根据居住地原则,已是城镇居民,这在统计上往往反映不出来。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也认为,从城镇居民统计中包括大量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角度而言,城镇化比例有点虚高。不过,任远更愿意用“城市化不彻底”来形容现在的城镇化比例。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则提醒到,人口结构的转变也会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其中之一是城镇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二是农民进入城市后,城市各方面资源供给包括生活资料、水、电、交通等都会进一步增加压力。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城镇化,还应是市民化。”李实称,市民化需要很多政策的配套,如推进改革户籍制度;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城市社会保障实现广覆盖,不以他的身份而有所差别;消除收入歧视等等,要做的工作很多。

人口红利还能有几年

有观点认为,劳动力比重下降意味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耗殆尽,中国必须加快制度性改革,以“改革红利”替代行将消失的“人口红利”。

不过,李实昨日指出,人口红利取决于劳动力所能赡养的人口的比例。现在的老龄化过程有两个成因:一是老龄人口不断增加,二是出生率本身的下降。由于属于儿童或青少年的人口比例也在降低,劳动力的总量还没有降低。目前,劳动力所占的比重并没有减少。人口红利可能还会持续几年。

李实指出,针对老龄化的问题,实际上可以适当调整就业政策。中国的退休年龄基本是最低的,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现有的健康条件是能延后退休年龄的。“如果把工作年限再往后推三五年的话,人口红利就有了。”

在李实看来,完全可以采取一个更加灵活的退休制度,比如延迟到65岁甚至延迟到70岁,关键要在退休金的建设上建立一个激励制度,让他去做出选择。

苏海南向早报记者表示,人口红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能干活的人要多,同时要有活干。中国现在虽然出现了局部用工荒,但整体上看劳动力仍然供过于求,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去年还能达到9.2%,预计“十二五”期间保持8%增幅的可能性问题不大,今后十年还可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结合这两方面,一是能干活的人多,二是可干的活也不少,因此,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将保持一个较长时间。

30
140
0
68

相关资讯

  1. 1、医药B2B增长面临信息化标准不一难题4094
  2. 2、淘宝公布8月金牌卖家指标涉及五大维度4337
  3. 3、一家日系服务商闯入资本市场日淘大有可为?974
  4. 4、60后北大“猪肉佬”再创业刚刚拿下美团独家投资698
  5. 5、沃尔玛拓展娱乐战略:与Eko组建合资公司3240
  6. 6、赶集网变管理层架构:前阿里三大高管加盟2522
  7. 7、95后“他经济”:一年2亿支洗面奶3887
  8. 8、阿里高管:跨境新政对天猫国际有影响3684
  9. 9、智能客服的变革:支付宝们起舞3303
  10. 10、云象供应链将首批新西兰牛油果直供中国3052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