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泉零下20度寒风与火箭的巨大轰鸣中,谢涛看着自己的7颗小卫星冲入天际,难掩激动。在2018年一年时间里,他担任创始人兼CEO的九天微星完成了8颗卫星的发射。
12月7日的这次发射,九天微星的每颗小卫星除了备案的名称,其中绝大多数卫星又有另一个名字,诸如天猫国际星、华米星等等,让这场发射看起来充满了商业化狂欢的味道。
但这些表面的热闹对于谢涛而言只是增加收入的玩法,他真正的目标是通过这些小卫星搭载的载荷,进行物联网通信关键技术和多卫星组网能力验证,为在2022年完成72颗物联网卫星星座的部署做准备。
小卫星(广义指小于1000公斤的卫星)在太空之中组网形成星座,替代或补充传统卫星,提供通信(包括宽带互联网和窄带物联网)、遥感(对地对海等拍摄)、导航等服务,正在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创业方向。
而在2018年,中国商业航天公司PPT上的星座计划逐渐走入现实。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星座首颗验证卫星发射升空。10月25日,银河航天进行星载高性能计算、空间成像等试验的载荷“玉泉一号”进入太空,这是其1000多颗卫星星座计划的探路兵。
其他即将发射的包括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公司的“鸿雁星座”首星,千乘探索的“千乘一号”星座首颗卫星。另外已宣布的还有零重空间与华讯方舟合作的132颗遥感星座、长光卫星的138颗遥感星座等等。
而发生于中国的卫星创业只是全球卫星热潮中的一部分。2018年2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了埃隆·马斯克担任CEO的Space X提交的包含12000颗卫星的Starlink计划。5月俄罗斯公司公布了288颗卫星组成的“太空”计划。软银支持的OneWeb、三星、波音、Planet Labs等公司提出的卫星发射计划已经达到几万颗,其中不少已经开始发射和组网。
同样是在2018年,多家卫星创业公司获得融资,由前猎豹移动总裁徐鸣参与创立的银河航天在2018年初和年中连续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晨兴资本、IDG资本、高榕资本、源码资本等,估值达到30亿元。天仪研究院、九天微星等也在资本寒冬中获得融资。
资本看到了巨大的想象力。以通信为例,一个常被引用的数字是30亿人和40亿人次,前者是全球尚未接入互联网的人数,后一个数字是全世界每年搭乘飞机的人次,他们的上网需求将是巨大的金矿。
另一个机遇在于,中国将于2019年开始大面积的5G网络建设,这样万亿级的市场同样是卫星公司们可以期待的大蛋糕。
然而卫星天然的“全球性”意味着中国创业公司与国际同行们站在同一竞争领域,他们的竞争对手将不再限于本土公司,有可能是马斯克、孙正义或者是谷歌、波音等。
在我们头顶上方几百公里至一千多公里之外,竞争将在未来几年日趋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