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为什么做不好云计算?

谷歌为什么做不好云计算?_商务服务_商标版权

谷歌云项目再次「受挫」。

不久前,谷歌云宣布放弃「Isolated Region」计划,该计划指谷歌将网络基础设施与中央云计算系统分开,允许第三方公司代运营谷歌云的服务。

换句话说,谷歌云退出了中国市场,正式取消了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定制」产品项目。战略重心发生倾斜,优先发展欧洲、中东、非洲市场。

谷歌云放弃中国市场,是中国市场不「香」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云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因为「新基建」,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还在迅速增长。相比之下,谷歌云的竞争对手亚马逊AWS、微软Azure,在中国市场发展顺利,业务驶入「快车道」。

谷歌云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上却「落单」了。考虑到投资中国市场的金额巨大,再加上谷歌进入云市场多年,份额却一直徘徊在个位数。在美国本土市场业绩时时未见起色时,谷歌很难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新兴市场。

其实,谷歌云「放弃」中国市场,意味着,谷歌云业务发展的阶段性「失败」。布局云计算具有战略性意义,不但有利于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还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从产品、技术角度来看,谷歌云优势明显,但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谷歌始终没有在云市场爆发?远远落后于亚马逊AWS、微软Azure。

错失收购良机

谷歌提出云计算概念的时间,要比亚马逊早很多年,却被亚马逊抢了先机。2006年,亚马逊推出AWS云业务,两年后,谷歌才推出Google App Engine,微软进入云市场的时间更晚,在2010年。

原本具备「先发」优势,但谷歌真正意义上开始发力云市场已经是2015年,当时Diane Greene担任谷歌云CEO。Greene是虚拟化软件公司VMware的联合创始人,2015年,Sundar Pichai担任谷歌新任CEO后,Greene开始掌托谷歌云业务。

就在大家都以为Greene能为谷歌云带来「新气象」时,Greene却让大家失望了,在她的统治下,谷歌云一再错失市场良机。最典型的就是失手GitHub和Red Hat两大收购案。

2018年10月,微软收购GitHub,一年后,IBM收购Red Hat。据了解,在两场收购中,谷歌也参与其中,但最终因为内部意见不一致,没有达成交易。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云计算行业已经走到「变革」的关键节点。开源、混合云是未来云市场的两个关键词,混合多云将成为企业上云的主流形式,代表着云计算的发展方向。

微软收购GitHub,是其从封闭走向开源的一个重要标志。GitHub是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网站,与Azure集成后,可有效提高Azure的生产力与工具链,还能吸引更多的云客户。Red Hat则拥有开源混合云的关键技术,在开源的云计算平台OpenStack方面,技术积累深厚,亚马逊AWS、微软Azure都离不开Red Hat的混合云技术解决方案。

外界普遍认为,IBM收购Red Hat,能通过混合云优势,对亚马逊AWS、微软Azure所在的云市场产生威胁。

因而,微软、IBM已经为自己的未来,购买到一张有效的「通行证」。谷歌因错过GitHub、Red Hat,将来很可能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不过,很难说Diane Greene在任期间,谷歌云是完全失败的。毕竟,Diane Greene的到来,使得之前完全有可能无法在云市场立足的谷歌云,逐步获得市场份额,并让谷歌重新审视云计算业务的可能性。

另外,Diane Greene雇佣了很多营销人员,主导了一些大型客户上云,如Twitter、汇丰银行,还建立合作伙伴机构,与SAP达成生态合作。并在数据中心、海底线缆领域投资数亿美元,在垂直领域金融、医疗、能源、制造、游戏等也取得一些进步。

即便如此,谷歌云在行业中的存在感也微乎其微。其中更主要的原因是,与谷歌以往搜索业务「坐地收钱」不同,谷歌对To B业务的理解远远不够。

「基因」决定商业能力

与甲骨文等传统IT公司相比,谷歌这类互联网公司在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很大。比如,现任谷歌云CEO Kurian习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

相比之下,谷歌以消费者为核心,重技术,工程师文化占据主导,倾向于扁平化、协作式管理。

尽管,过去重视技术驱动着谷歌获得较高的市场利润,但该策略放在企业端完全不奏效。「技术并非唯一因素,现阶段,技术更多是秀肌肉、背书,云计算归根结底要实现商业逻辑闭环。」阿里云员工刘伟告诉极客公园(ID:geekpark)。

谷歌云在一些先进云理念的感知方面,的确具有前瞻性。比如,这两年,云市场流行的容器、Serverless无服务器等概念,谷歌云比亚马逊AWS、微软Azure提出的都要早。在AI、机器学习ML技术方面,谷歌云也一直领先于竞争对手。

但是,谷歌云技术实力过硬,却不知道如何与企业的IT部门打交道。一位前谷歌高管曾说,在某些情况下,将谷歌工程师直接推到客户面前是一种极大的风险,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来帮助客户解决技术故障。而往往一些大型企业客户希望云服务商与自己保持紧密的合作联系,这些大企业的要求,谷歌的工程师都不能适应。

同时,技术过硬可能带来一个反面,谷歌的产品设计有时候脱离实际,过于复杂,直接导致大企业客户的开发人员没有办法使用。此外,云产品也不是依靠单点能力输出,赢得客户,更多的是通过多点能力的组合,以及全面、整体的云解决方案。

谷歌云并没有在市场营销、销售、解决方案方面进行足够多的投入,所以,无法对自家产品进行清晰地定位,了解企业真实的场景需求,与企业客户走得更近。

阿里云员工郑杰对极客公园透露,相比于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的销售打法可能有意识地倾向于做单一企业的大单,不具备可复制性,但是有轰动效果。

比如,前两年,谷歌云拿下美国排名第一的电信运营商Verizon和头部跨境电商eBay等大品牌客户的订单。今年,则拿下时下最火的短视频平台TikTok的8亿美元订单。亚马逊AWS则走的是中小型企业客户路线,微软Azure的优势在于混合云解决方案,以及Office 365等企业、政府资源。

实现云产品的商业闭环终归需要广泛的客户基础、众多渠道合作伙伴,成千上万的开发人员、销售人员,即庞大的云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建设上,谷歌做的依然不到位。

生态系统缺位

「目前,亚马逊AWS的云生态做得最好,包括云上的SaaS服务提供商,ISV(独立软件开发商)、SI(业务集成商)等,比如,帮助企业迁移上云,数据库服务,软件服务等。当然,SaaS生态只是一部分,云生态还涉及很多。」阿里云郑杰说。

谷歌云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可以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匹敌的生态合作伙伴渠道体系。仔细观察会发现,无论是亚马逊AWS,还是微软Azure,每一年的云产品发布均有合作伙伴的身影,甚至一度将合作伙伴推向前台,占据绝对C位。

云竞争的本质是生态圈的竞争,这个生态圈不仅包括产品、技术,还包括不同行业企业客户、渠道伙伴,甚至是竞争对手,为各种市场提供服务,包括高端、中端市场、SMB(中小型企业)市场等。

比如,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基于大数据分析、AI等技术建立的ISV、渠道合作生态系统运转良好。相反的例子是,基于谷歌开源机器学习平台TensorFlow的AI生态,因产品过于复杂,缺少生态、渠道的支持,以至于很少有人可以使用谷歌的工具来构建解决方案。

此外,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都有相应的合作伙伴计划,且推广、运营多年。

亚马逊AWS合作伙伴计划(简称APN),不仅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产品、市场的支持,还有商业发展计划、培训等项目。同时,亚马逊AWS还扶持创业企业,包括投资、孵化器、加速器等组织机构,帮助企业完成上云「最后一公里」。微软Azure与亚马逊AWS类似,也是围绕渠道伙伴,采取渠道伙伴优先的策略。

大洋彼岸的中国云厂商们,在生态布局上,也有着相似的路径。比如,去年开始,阿里云、腾讯云、用友三家云厂商先后发布「SaaS加速器计划」,降低开发者门槛,构建SaaS生态体系,从而推动云基础设施层面的增长。

去年7月,阿里云还拉来全球最大的CRM厂商Salesforce,为自家生态「站台」。阿里云沈涛曾说,细分领域有无数ISV比我们懂得多,这种行业应该是ISV引领我们,我们要往后退。

反观,谷歌云在生态系统建设方面,没有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案例。

据业内人士了解,谷歌云内部有个时间表——在2023年前超越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而仅从退出中国市场来看,谷歌云距离实现这个目标,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要走。


70
120
0
25

相关资讯

  1. 1、昆明机场大巴曲靖专线在哪坐车1960
  2. 2、厦门水务集团公众号怎么关注3616
  3. 3、广州天河区中小学招生政策1396
  4. 4、深圳地王大厦怎么去793
  5. 5、lamer广州专柜地址901
  6. 6、南京地铁2号线奥体东站首末班车时间681
  7. 7、南京Y5路运行时间4792
  8. 8、西安海蓝之谜专柜地址2103
  9. 9、香港mac口红专柜卖多少钱1984
  10. 10、瘦西湖公众号能查什么3150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