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总是向他人索取,而自己不懂得付出,那么他的人际关系肯定会出现问题,这种人被称为自私的人,人们必定不愿意与之交往。那么,当一个人总是付出而不索取,他的人际关系也会出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
美国心理学家霍曼斯在1974年曾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所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
小钱的单位来了个漂亮的女孩。女孩刚大学毕业,家庭条件不太好。有一次,女孩的妈妈生病了,要到北京来做检查,一时凑不出钱来,不得已找小钱借了一千元钱。小钱非常热情,他不仅给女孩借了钱,还带着女孩的妈妈到医院做检查,帮着排队挂号、取化验单,等等。女孩对他充满了感激。她心想,等发了工资一定要请他吃饭,好好答谢他。
女孩发工资后,要还钱给小钱,可小钱执意不要,说她刚参加工作,如果还钱给他,她连生活费都没有了。小钱非常理解女孩现在的处境,因为他也是从一个穷地方出来的,当初毕业的时候身无分文,日子也很难过。
女孩不想欠他的人情,但手头又没有多余的钱,于是先还了小钱500元。后来,女孩因为工作上的失误,得罪了客户,差点被老板开除。小钱又主动到客户那边活动,为单位挽回了损失,为女孩保住了这份工作。
第二个月发工资后,女孩打算把剩余的500元钱还给小钱,小钱仍然说不着急,坚决不要。其实,小钱只是真心想帮这个女孩,他觉得她一个人在外地工作不容易。没想到,他越帮她,她好像越有意躲着他。以前,他们还经常在中午吃饭的时候聊天,现在几乎都不说话了。
有一天,女孩在写工作总结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写,就请教其他同事,这时小钱听到了,主动过来要告诉女孩,却被女孩拒绝了,说自己知道怎样写了。
小钱问女孩为什么要拒绝他的帮助,她说自己不想欠他太多。她说知道他是个好人,如果自己没有男朋友的话,她可以做他的女朋友来报答他。
听到女孩这样解释,小钱才明白,原来自己给她的帮助已经给她形成了心理压力。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她报答,更没想到让她做自己的女朋友,因为他早就有女朋友了。
看来,是女孩想得太多了,但他自己一回想,自己不厌其烦地帮助女孩,也确乎难免让她觉得他另有所图。
很多人以为,在人际交往中自己付出的越多,对方就会越高兴,你和他人的关系就越密切,其实并不如此!人际交往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符合平衡的原则。当你付出多而得到少时,对方就会想办法偿还你。如果你对别人施恩太多、太过,对方会觉得无法偿还,而期望着某一天也一定要为你做类似的事情。但是在没有报恩之前,对方会选择暂时地离开或疏远你,因为他承受不起这份未还清的恩情,他会有一种窒息感。
一个再自私的人,也不愿意欠别人的情。如果你不想让彼此的关系疏远,那么就不要把你和他人的关系变成“债主”和“负债人”的关系。
另外,当你一味地付出,而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时候,别人就会认定你一定别有所图,就像上面这个故事中的小钱一样,他是真心想帮女同事,女同事却以为他对自己有好感,想要追求她,对她别有用心。
所以,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减小你帮助他人的频率,或在适当的时候,也请他为你帮个小忙,让他有所回报,这样就不至于让他人因感觉亏欠你而内心充满压力,最终选择疏远你。如果你剥夺了别人“还债”的权利,那么给对方的感觉就是,你要永远当他的“债主”,这种事情当然谁也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