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二字对许多用人企业产生了误导。在用人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有才的人,而疏忽了有德之人。即使有些企业家嘴上挂着“企业用人当然是有德者居先”,但人们往往发现整天转在领导身边的还是那些有才之人。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妨想想,不少有才的人口齿伶俐,办事利落,讨人喜欢;有德的人总是坚守原则,固守本分,令人心生几分敬畏。讨人喜欢的人自然容易亲近,令人心生敬畏的人自然也容易被疏远。所以,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常常冲动,忘记考察一个人的品德,也属正常。
这里我们回归到“人才”的定义。所谓“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意味着学识、聪明、机灵;德,意味着正直、公道、平和、讲原则。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资治通鉴》中有一段值得我们现代人玩味的论述,直译是:“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来辅助自己,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为什么呢?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来做善事;而小人持有才干来做恶事。持有才干作善事,能无善不为;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即使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的心机足以使他的阴谋得逞,他的力量又足以施展他的暴虐,这就如恶虎长了翅膀,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虽然这是近千年前的观点,但对于一个渴求基业长青的企业,这可谓是不变的选择人才原则。
当然,现代社会中,随着工作节奏加快和离职成本的降低,很多企业希望找到上手快、能力强的“人才”,因而忽略了对德的考察,“才”成了企业选择的核心。这也形成了企业现在选“才”失“才”的用人怪圈。
从企业的人才战略出发,选择具有合适才能的人
当企业明确了选择人才以“德”为核心后,我想说的是企业用人要“有德但不能无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道德是无法转换成工作技能的。”如果从现代的选择人才标准来说,就是“既要有德又有能力”。目前,世界上已归纳出了各类人才必备的能力,如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等,但企业选择人才到底应具备哪些才能?我们不妨先看一个小故事。
当年,秦王囚禁齐国的孟尝君,想杀掉他。孟尝君派人向秦王宠爱的姬妾求情,姬妾想得到他的白狐皮袍,但皮袍已经送给秦王。他的门客中有个人善于盗窃,便潜入秦宫藏库,盗出皮袍送给姬妾。姬妾求情,秦王便放了他。可是秦王又后悔了,派人去追。孟尝君逃到边关,按照守关制度,要等鸡叫才能放行过客,而此时天色还早,秦王派来的人马上就到。孟尝君门客中有人善学鸡叫,四野的鸡一听他的叫声都引颈长鸣,孟尝君才得以脱身回国。
从以上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如果孟尝君不是有善盗窃和会学鸡叫的两个门客,恐怕就要客死他乡了。
面对鸡鸣狗盗之“才”,企业到底要不要?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个人是否真正适合企业、为企业所用?这个人是否可用于战略人才储备,以满足企业未来的战略需求?笔者并不是倡导企业任用“鸡鸣狗盗之徒”,而是不希望企业被学历、证书、背景等条条框框所限制,失去真正可用之人。